价值
杨新元
□杨新元
“价值”这两个字,连初学文字的小学生也会写。这两个字,笔画不复杂,却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因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对周围的人和事有一个价值的基本评判。而一个人的人生观,往往决定一个人的价值取向。
最近,有一个好事之徒开发了一个软件,给每个微博的博主做了一个微身价评估。微身价的计算有着一系列的指标,例如配偶、子女是谁,曾做过哪些品牌的代言等。据说,艺人小S以1.6亿的身价位居榜首,而马云的身价却只有1573万。单是从对这两个人的评价结果看,我就觉得这个微身价评估软件很不靠谱。
其实,搞身价评估,对我来说不是件新鲜事。记得1999年,我就曾经与浙经资产评估事务所的同志们一起,搞过“企业家价值量化评估”。当时搞这个身价评估,主要是针对改革开放以后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有否个人的无形资产、值多少、能否折成股份入股等问题而开展的。
记得第一个评估的就是中国青春宝集团的冯根生。浙经资产评估事务所根据冯根生的工作年限和各个阶段的工作状况,以及企业在各个时期的经济效益,按照企业家贡献价值量化评价基本模式的计算公式,给出了冯根生的贡献价值是2.8亿。这条新闻见报后,人们议论纷纷。其实,评估虽然评出了冯根生个人的无形资产,但冯根生却没有一分钱进账。如今,冯根生先生已经离开我们多年了(冯于2017年7月4日逝世,享年84岁),想来不禁唏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已经习惯了给所有的人与事计价、标价。可是,人世间,其实有许多东西是无法估价的。比如,婴儿的微笑、父母为子女准备餐饭所付出的爱、邻居送你的一碗自家包的水饺、志愿者帮助孤陋寡老人,还有时间、空气、精力等,都是珍贵而无价的,而这些,恰恰构成了我们生活中无时无刻不断产生的幸福感。
我曾在一篇文章里写道:在当今这个日趋浮躁的时代,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而幸福指数却降低了:有人坐拥金山却终日为财富所累;有人贪敛千万却终日提心吊胆;有人为一点小事而互相猜忌谗言;有人为一官半职而争得头破血流;有人为保官帽而处心积虑。对这些人来说,金钱再多,官当得再大,拥有豪宅名车,也感觉不到幸福。幸福,不是金钱权力可以替代的,每个人的幸福只有自己能体味。就像鞋与脚,鞋的幸福是因为有一双温暖的脚,而脚的幸福是因为有一双舒适的鞋。
谈价值,人生观不同、生活目标不一样,他(她)心目中的价值也会不一样。就像一本《红楼梦》,有的看出真情,有的看出淫邪,有的看出缠绵,有的看出凄凉。
我们每天都会去判断什么人、什么事有什么价值,但是,如果太多地把目光盯在“价”上,可能就会不了解“值”。价和值,“价”是外在的,而“值”却是内在的。很多东西有价,却不值;而有些东西,无价却长留人的心意间,给人温暖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