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与心情
王太生
□王太生
“今朝清晴可喜”是民国文人沈启无书简里的一句话。老沈这个人挺逗的,他遇上好天气,心情愉悦,就赶紧写信告诉朋友,分享他的快乐,天真又风雅。
可能是一觉醒来,此时晨曦初露,四野清新,太阳从东窗映入,连日阴雨停歇,遇到久违阳光,心里高兴,估摸着想约请几个老朋友,一道聊天吃茶。
这样一个难得的好天气,该洗的,要洗一洗;该晒的,要晒一下,于是,抱被晾阳台,或者干脆扛被下楼去,找个地方,摊开晒太阳。
还要出门去买菜,沾着露水的清蔬,买一堆马兰头,一堆豌豆头;一堆苜蓿,一堆小茴香。这几样嫩草头,碧绿莹莹,素炒两盘,口中咀嚼,有清气,配得上这样的好天气。
好多雨天不曾做成的事,清晴可喜的天气里,应该去做一做。出门拜访朋友,朋友不在,空留小屋和一本随风翻动纸页的书。和煦阳光吹拂,老旧小屋旁,一树辛夷,姗姗生动。
浅夏访友,我曾经推崇两种方式:一是简衣鹤步,拎两瓶老酒,提一篮黄澄澄的枇杷果去看他;若是对方不在,就陪他门前摇曳的花儿坐一会儿,这两种方式,在我看来,都清晴可喜,抑或可爱。
一个人遇到好天气,沈启无就赶紧摊纸写信告诉自己的朋友,把好天气带来的好心情以及感受,告诉别人。这件事情是雅的,风雅之极!
我就想起住在别的城市的友人老杜。春天,老杜打来电话说:“这几天气温适宜,早晨起来,望见窗外的花都开了,远近高低处有一层淡淡的雾。”恍若看见他顺着古城墙河坡往下走,走到城河边,站在木栈桥上,看刚爆芽的芦苇和碧清的水。老杜虽没有像沈先生那样,极富耐心地坐下来写信,他打电话,把清晴可喜的感受,用另一种方式表达。
手写年代的雅致,一个人把遇上好天气的舒心顺畅,还有心情,写在信签上,然后寄出去告诉另一个人,可见,他对这一天生活开始时的色彩、明暗、温暖、湿度、气息是满意的,并且充满期待。好多事,有信心和耐心去做。
“今朝”,吴方言,嗲嗲的江南腔调,流露出对凡俗生活的一种欣喜。
有时这样想,不妨将它设定为雨天,情境则变成“今朝落雨可喜”,只要心情舒畅,一切皆不成问题。
雨,是春天的桃花细雨,水丝落在桃花、梨花、杏花上,落在小河涟漪里,打湿发丝,让人想起“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或是一个飘雪的早晨,同样是一夜的好睡眠,清晨起来,心情不错,发现下雪了,而且是下了一夜的雪,天地俱白。厚厚的雪,把路和树枝都遮白了。因为是当年的第一场大雪,便有人开心地出门去。于是,明代张岱在湖心亭赏雪,唐代郑綮骑驴看雪,“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好大的雪啊,鹅毛大雪,雪落在平头百姓的肩头、驴子的睫毛上,不禁感慨:“今朝下雪可喜。”
好天气,是两个人坐在暮春的紫藤花架下对弈,紫藤花一嘟噜、一嘟噜,倒垂而下,光影落在脸上,花香惹蜂舞,清新雅致,人闲花瓣落。
好心情,是夕阳西下,古旧的农家小院,家人闲坐,炊烟袅袅,晚餐的小桌上,一锅清粥和一碟小鱼咸菜,四周静谧高远。
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还要遇上几个眉眼温柔的人,要一朴素的青砖小院,或有小木楼,楼上凭窗向外看,阳光清澈,叶片透亮。
好天气,是空气清,清澄、清澈、清纯、清明,绝无半点浑浊。这样说来,居所旁最好有小树丛、小竹园,空气清新,能看到好远的地方,看清匆匆走过行人的脸,清新、凉凉的空气,有薄荷味。
好天气,是前提,不可缺少。必然是天气晴好,也无风来也无雨,风和日丽,春和景明。
清晴可喜的天气,心情熨贴,先在窗下写几个字,或画一幅画;适宜雅聚,几个老友,好久不见,坐在临水小餐馆,质朴的桌椅,家常土菜,目光交流,谈笑风生,水郭酒旗风;可读书、郊游、会友、闲看……一切那么随喜。
好心情,大都与天气有关,在早晨油然而生,低头有爱,抬头看见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