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常用“膏粱”代指精美的食物
“膏粱”,指肥肉和细粮,泛指美味的饭菜。具体来说,“膏”是指油脂、肥肉;“粱”是指精米、精面,也就是精加工的细粮。细粮的粗纤维含量低,淀粉、蛋白质含量较高。经过精加工以后,脱去了皮壳,磨细过筛,进一步去粗取精,剩下的就更加甘甜,且有粘性,不会粗砾难以下咽,口感、色泽都好。
在大多数穷苦老百姓只能吃糠咽菜的年代,膏粱也就成了富裕的象征,因而代指富贵生活。《红楼梦》第四回有:“所以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于膏粱锦绣之中,意如槁木死灰一般。”膏粱、锦绣就是形容吃喝穿戴奢侈华贵的。
基于此,“膏粱子弟”即指官僚、地主等有钱人家的子弟。如《文心雕龙·杂文》说:“盖七窍所,发乎嗜欲,始邪末正,所以戒膏粱之子也。”《资治通鉴·齐纪·明帝建武三年》也有:“未审上古已来,张官列位,为膏粱子弟乎?为致治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