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分享与手绘图

  胡其伟

  我从小就喜欢看书,可能是受家人的影响。我爷爷也喜欢看书,忙完一天的农活儿以后,最惬意的事就是看书。小时候,有着这样一个画面印象非常深刻:爷爷一手举着自制的煤油灯,一手举着书,在忽闪忽闪的煤油灯下聚精会神地看着书,沉浸在书的世界里,一天的疲劳一扫而光。爷爷还会给我们讲书中的故事,那时候也没有电视,听爷爷讲故事成为我们童年最大的乐趣,这样开始对书本充满了好奇。

  我爸爸也喜欢看书,还比较有仪式感,看书前要把手洗干净,书摆得整整齐齐,旁边放一部大字典、本子和笔。才开始端端正正地坐着看书,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就会查字典,并将这些字词抄一遍,加深记忆,喜欢的句子也会抄下来。他看过的书干干净净,和新的一样,他最不能容忍的事就是书页被折叠。

  他喜欢买书,还专门给我订了《小朋友》杂志。后来上学会识字了,就开始看爸爸买的那些书,虽然不懂但看得津津有味。比如《西游记》《三国演义》,还有名人传记《毛泽东传》《周恩来传》《邓小平传》,还有《当代》杂志。受到这些熏陶和影响,我从阅读中找到很多乐趣,平时只要有空余时间就会去看书。

  随着微信普及,开始接触到微信公众号,参加了很多读书活动,从中认识了全国各地的微信书友,至今记忆比较深刻的就是“飞芒书房”的图书漂流活动。

  六七个人一个组,共读一本书,第一位书友读完之后,还要写读后感,再快递给下一位书友,就这样一本书漂到全国各地,非常有意义的读书活动。记得有一次我们参加《小词大雅》漂流活动,看见前面的书友用牛皮纸包的书皮上面空着,就想画点什么来点缀一下。于是,将各位漂友的城市标出来,按照漂流顺序连成线,绘制成漂流路线图,变得更加直观。还在正面又画了一朵花,受到各位书友的喜爱。当时这个图书漂流活动非常火爆,备受媒体关注,《北京日报》等都进行了报道,刚好选用了我那张手绘的漂流地图,我还专门请人在北京买了这期报纸收藏。

  后来在网上偶然看见一张手绘的图片,还有手写的文字,觉得非常漂亮,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按图索骥找到图片的出处,原来是“自然笔记”的博客上面的,博主叫芮东莉,是中国的自然笔记实践第一人。她还写了一本书《自然笔记:开启奇妙的自然探索之旅》,也是中国国内第一本原创的自然笔记。

  我当时非常兴奋,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开始接触自然笔记,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中发现这些花草树木,仔细进行一些观察,发现美。并开始用手绘图和文字的形式给大自然写日记,记录与大自然的故事。也对带有插图的这些书情有独钟,特别是手绘插图的书,就会控制不住去买。买了很多这方面的书,至今是我阅读兴趣的重要部分。

  在2020年下半年开始,由于受疫情的影响,广西师大社发起“燃灯计划”,在微信群里进行新书线上分享活动。我每期都会准时参加,很喜欢这种分享方式,在边听这些分享的时候就会边做笔记,还会在空白处画上一些画进行点缀。有一次,我把这些随意的笔记发到群里,被分享老师看见了,还发了朋友圈。当时还很不好意思,画得太随意了,应该认真一点。

  我专门买了空白的手账本、勾线笔和彩铅。在每次活动开始之前,提前两三天认真做准备,认真阅读分享活动推文,查找分享嘉宾老师和分享图书的资料,以及收集与分享主题相关的素材,再构思手账笔记的版面,提前画好图案部分。画这些图相当耗时间,一般至少一两个小时,记得最长的一次是画了将近六个小时,全神贯注地画到半夜。到了分享活动那天,边认真听分享边记录感兴趣的内容,分享结束后,整理好文字,再写上文字部分。虽然说画得不是很好,但是因为喜欢画画,也就会认真用心地去画,非常享受这样一个过程。

  阅读成为了一种爱好,阅读让我快乐,每天只要有空余时间,就会不由自主地拿起书来看。觉得读一本书要有所收获,有所痕迹,哪怕只写几句话都行。现在坚持每个星期看一本书,并写一篇读书笔记,感觉每天过得都很充实。

  在书中,我们可以见到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生活,得到不同的感悟,读书就是最好的心灵之旅。读书对我最大的改变,是心态的改变,心态平和了,就会好好珍惜眼下所拥有的生活。爱读书的人,心灵有温度,生活有情趣。

  有时间,就多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