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科技向善
何勇海
□何勇海
微观点:加强科技伦理治理,有助于更好推动科技向善,让科技这一“第一生产力”更好造福人类。
基因编辑、人工智能觉醒、个人网络信息安全……科学技术不断迅猛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新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同时可能引发一些前所未有的伦理挑战。中办、国办近日印发《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这是我国首个国家层面的科技伦理治理指导性文件,也是继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成立之后,我国科技伦理治理的又一标志性事件。
所谓“科技伦理”,是指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科技工作者及其团体应恪守的价值观念、社会责任和行为规范。《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明确了科技伦理的五个原则:增进人类福祉;尊重生命权利;坚持公平公正;合理控制风险;保持公开透明。科技伦理及其基本原则,是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科技活动需要遵循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是促进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新兴技术之新,其中一点就在于难以准确预计后果,如果脑子里没有绷紧科技伦理这根弦,就很容易剑走偏锋,甚至被资本力量、商业行为所裹挟。一些科技创新其实是勇闯“无人区”,进行开拓性社会伦理试验,无前例可参考,就需要预判科技伦理风险,以避免其可能产生恶的后果。这就要制定完善科技伦理规范和标准,监测预警科技伦理风险,强化科技伦理审查。
加强科技伦理治理,有助于更好推动科技向善,让科技更好造福人类。有专家指出,目前的科技创新还是普遍向善的,但当商业利益和向善发生冲突时,未必能确保科技向善,特别是在没有法律规制之下,很可能把技术进步建立在违背科技伦理底线的基础上。中办、国办这套治理方案,对健全科技伦理治理体制、加强科技伦理治理制度保障、强化科技伦理审查和监管等均作出了具体部署,可谓恰逢其时。
如果说科技创新活动是探索“能不能做什么”,而科技伦理治理则是限定“该不该做什么”,为科技创新活动套上了一道“紧箍咒”。如今,国家顶层制度设计出台了,各地各有关部门、各科研单位、各高校等应高度重视科技伦理治理,细化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健全科技伦理体系、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各项部署,完善组织领导机制,明确分工,加强协作,扎实推进实施,有效防范科技伦理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