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的手书菜单
鲍安顺
□鲍安顺
大画家张大千手书的21张精美菜单,在2018年9月纽约佳士得拍卖上以每张均价34.6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拍出,加佣金近800万元。这些菜单是1977年至1979年张大千居台湾时,他的私人厨师徐敏琦所珍藏。据徐回忆,张大千在晚餐前会一丝不苟地写好想吃的菜并交给他,在他煮好饭后,俩人几乎每顿饭都一起吃,如家人一般。徐说张大千是个美食家,对他做菜常直言不讳地提出批评,还说出改进建议。
其实早在1995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就有张大千的四张菜单亮相。1998年北京翰海拍卖中,也有一张张大千行书自拟菜单,盖有“大风堂”钤印,成交价为1.21万元人民币。张大千云游海内外,吃多见广,百味杂容,他家里常请客,都是张大千亲自书写菜单,有时还记上主请客人名字,再由厨房按照菜单出菜,待宴罢,客人们都争着抢菜单作为纪念。那些菜单,是难得一见的艺术品,如今在拍卖市场上,成为了投资者关注的珍品。
张大千手书菜单上,菜肴众多,让客人们大饱口福和眼福。其中葱烧大乌参是“大风堂”名菜,几乎每宴必用,四季咸宜。在菜单中,六一丝是非常有特色的一道菜,据说其名称来历是张大千61岁那年,他在日本东京开画展时,由东京“四川饭店”名厨陈建民为他新创的一个菜,用绿豆芽、玉兰苞、金针菇、韭菜黄、芹白、香菜梗6种蔬菜,加火腿丝烹调而成,呈红、白、黄、青多色,真所谓“六素一荤,众星拱月”。张大千手书菜单上的菜,光看一遍就让人垂涎欲滴,比如翡翠饺、樱桃肉、西瓜盅、干钩烧明虾、金钩丝瓜、干烧鳇翅、南腿白菜,还有他去敦煌写生时,运用当地食材自创的菜品如:白煮大块羊肉、榆钱炒蛋、鲜蘑菇炖羊杂、鲍鱼炖鸡等等,光听菜名,就叫人垂涎三尺,况且敦煌贫瘠之地,出此美食,让人难以忘怀。
张大千一生以东坡为榜样,喜欢东坡帽、东坡杖、东坡屐、东坡菜,无论艺术和生活方式,还有画画、书法、厨艺都学东坡。他常对学生说:“一个不懂得品尝美食的人怎么可能懂艺术。”他是大厨和真正的美食家,在他作品里经常出现蘑菇、胡萝卜、春笋、白菜等蔬菜,他常以画论吃、以吃论画,在他绘画创作中,不难发现他作为“吃货”的本质和心理。在烹饪上,他将绘画艺术巧妙地结合进去,刀功讲究、火候恰当、造型别致,其色彩更是依天然色而成,还往往以拼切镶等手法构成优美图案,真是匠心独到,妙趣横生。据说,每到吃饭时间,街坊好友纷纷前来蹭吃,最多时张家要摆三大桌,被他厨艺俘虏的四邻也数不胜数。徐悲鸿在《张大千画集》序中称他:“能调蜀味,兴酣高谈,往往入厨作美餐待客。”谢稚柳也曾回忆道:“大千的旁出小技是精于烹饪且对客热情,每每亲入厨房做菜奉客……所做‘酸辣鱼汤’喷香扑鼻鲜美之至,让人闻之流涎,难以忘怀。”张大千俗名张正权,得法号大千,二字各三划不过六笔,就道出了包罗万象、蕴藏无限之深意,正如他吃出了境界的厨技、艺境与人缘,是真正的吃的艺术、艺术的吃。
张大千请张学良夫妇吃饭做了16道菜,一般他只做8道菜请客。他还专门写了菜单送给张学良,据说他请客时大家都是在餐桌上抢菜单。张学良很珍爱,将菜单糊成手绢,收藏起来。张大千在大陆时听说张学良喜欢收购他的画,还买过假画。到台湾后,他看张学良过得清贫,就经常送画给他,后来张学良去美国需要钱,主要是靠卖张大千的画。张大千美国办画展归来,台湾有家报纸笔误把张大千写成了张大帅,张学良见后风趣地说,你比我强,你是大帅,我是少帅。张学良是个个性大包大揽的人,率真坦诚,像张大千性情中的真,他们都是很真的人,就像张大千做菜时不放味精,而且食材一定要鲜要活,这是他的本味求真。如四川泡菜坛子,地道的郫县豆瓣,有味道,也有川菜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