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报上的体育运动会
张雪根
![]() |
1958年9月11日出版的《体育报》 |
□张雪根
今年9月,第19届亚运盛会将在杭州举行,牵动着杭州市民的心。亚运会的脚步越来越近,2月下旬,在杭州亚运会倒计时200天之际,笔者接到一个微信电话,授话的那头,杭州钱塘书画研究社副社长阮振亚老师郑重提议我,近期抽空整理一下历年集藏的体育运动会专题老报纸。我与钱塘书画研究社合作办报展已有好几次,一个点子引起了我的激灵,于是,经过10多天白加黑,翻箱倒柜式的劳作后,一大摞子百年百种体育运动会报纸,已经整整齐齐叠放在我的书桌上。
笔者日前整理的老报纸中,最早的一份是1912年12月1日出版的《全浙公报》,头版赫然刊有“浙江体育学校续招生广告”:“本校报名以阳历十二月十五号截止,十二月十八号考试,凡有志来学者务须随带四寸相片到校注册并取阅。”翻阅体育史料,浙江体育学校创办于1912年9月,创办人为王卓甫,校址设在杭州,创办初期由省城议员沈钧儒任董事长,浙江体育会会长吕公望(浙省督军省长)兼任校长。学校后改名为浙江体育专门学校,注重军事体育,尤重兵式体操和拳术,办至1933年止,共办了26期,毕业学生有1000多名。有体育史专家认为,该校是辛亥革命后民国初国内开办的第一所体育学校。110年前出版的《全浙公报》刊发的这则浙江体育学校招生广告,寥寥数语,却是无声胜有声啊。
故纸堆金,或许老报纸的魅力就在于刊有历史的记录。这些老报纸中,有一份1927年9月15日上海出版的《精武画报》,铜版纸印刷,4开4版,其中三版刊发有一幅广东游泳队员集体照片,配文中介绍有:我国于历届远东运动游泳一项均归失败,唯参加人之多以本届为最。照片上有本届游泳选手广东李泰、李琦、陶左德、雷惠明、龙荣轼、马智祥6人,与其余来自香港、新加坡、檀香山等处的华侨合影。顺藤摸瓜,远东运动会被公认为是亚运会的前身,由菲律宾、日本、中国发起,从1913~1934年分别在这三个国家举行过十届远东运动会。此报上所指的,当为1927年8月27日~9月7日在上海举行的第八届远东运动会。
还有一份1934年5月26日出版的《杭州民国日报画报》,则在第一版刊出了浙江第四区(今丽水地区)第二届全区运动会处州中学之方舞、艺专与之江队球赛、女子初中五十公尺预赛和处中女子蓝球锦标队照片等。癸隔88年,看到这些彰显体育瞬间的老照片,旧闻新读,后人是不是可以从中窥见旧时浙江地方单位开展体育运动的身影呢?
往事并不如烟。我国在清末至新中国成立前一年,曾举行过七届全国运动会,其中1930年4月1日召开的第四届全国运动会,是在杭州梅登高桥体育场举行的,来自东北大学的运动员刘长春,在杭州第四届全运会上曾先后获得100米、200米、400米冠军以及800米亚军并取得了个人总分锦标。
每每整理老报纸,总能发现让笔者感到惊喜的内容。有份1935年10月13日出版的《京报快刊》,头版刊发了1935年10月在上海举行的第六届全运会第二日、第三日比赛内容。在所刊发的10多幅全运会照片中,有大会总裁判张伯苓(照片由语村摄)和获取男子一百公尺决赛第一名刘长春的照片。这两位奥运先驱,前者是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最早倡导者和奥林匹克精神的最早传播人,力促刘长春首次参赛第10届奥运会的主导人物,曾出任过多届远东运动会的中国领队和大会总裁判,被誉为“中国奥运第一人”。后者即为堪称中国奥运传奇人物的刘长春,1932年7月8日,参加了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10届奥运会比赛,成为第一位正式参加奥运会的中国运动员。1936年,刘长春再次代表中国出征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11届奥运会。笔者收藏有一份1936年7月14日出版的《京报》,头版体育栏目中,刊有中央社特派员冯有真撰稿的《世运代表团随征记》(即出征第11届柏林奥运会),途中,轮船上举办了象棋比赛,参加者包括有刘长春等共14人。史载1936年6月26日,刘长春所在的中国体育代表团坐船从上海出发参加柏林奥运会。8月1日,第11届夏季奥运会开幕后,刘长春参加了100米、200米、4×100米接力三个项目,分别获得第5名和第6名的成绩,因长途舟车劳顿、体力不支等原因,无缘晋级。刘长春后来致力于体育教学,强调基本功训练,主张启发式教育,身体力行,提倡刻苦精神。
这些老报纸中,有两份1948年5月出版的《广西日报》,详细报道了旧时在上海举行的第七届全运会开幕式和比赛消息。其中一份1948年5月15日出版的《广西日报》,三版一篇由韦派蕃撰写的《全运开幕典礼纪盛》,披露了离上届全运会事隔13年之久在上海江湾体育场召开的七屇全运会,共有男女选手2000余名参加。正如全运会的主办者所言:“由于经费不足,人力有限,且加时间短促,会场的布置,未能尽如人意。”如会场的看台栏杆原来是拟装置铁质的,但是因为铁栏杆的费用太贵,才改用木质,以致开幕式进行时一度出过乱子,有观众还受了伤,被救护队抬去救护,场内失落的鞋帽比比皆是,一片狼藉。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当局的不重视,加上经济文化的落后,我国体育运动会一些主要项目成绩长期停滞,甚至倒退,技术水平同国际上差距越来越大。
一唱雄鸡天下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扬眉吐气,一甩“东亚病夫”的帽子,毛泽东主席倡导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体育运动掀开了崭新的一页。有报为证。笔者收藏的一份1958年9月11日出版的《体育报》头版刊有“全运会筹委会召开第一次会议,明年9月在首都举行第一届全国运动会,贺龙副总理任筹委会主仼并到会作重要指示”。头版还公布了一届全运会筹委会另外51名委员名单,其中有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国家体委副主任、各省市自治区西藏地区、台盟及人民解放军党政负责人和体育界著名人士等,阵容恢宏。另有一份1959年8月21日出版的《解放日报》,头版报眉刊有《全运会准备工作大致就绪》。报道披露,参加一届全运会的运动员有七千七百另七人,其中女选手为二千四百二十六人,裁判人员共有一千六百八十二人。报道还说,规模巨大的北京工人体育场不久即可全部完工,全运会将进行实况转播。《体育报》从九月一日起由周二报改为日刊,作为大会会刊,报道运动会的进展。1959年至2021年,全运会已经召开了十四届,成绩卓越。
盘点笔者近期整理出的这些刊有体育运动会的专题报纸,诚如一首《读你》的歌中所唱:“读你千遍也不厌,读你的感觉像三月。”第19届亚运会今年秋季将在杭州召开,相信杭州一定会向全世界奉献一届具有中国特色、浙江风采、杭州韵味、精彩纷呈的体育文化盛会。作为杭州市民,我们热切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