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笔筒上的红色记忆
彭宝珠
![]() |
雷锋像瓷笔筒 |
□彭宝珠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同志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从此,每年3月5日是学雷锋日,雷锋精神如同一缕春风,吹拂着中华大地。时至今日,雷锋离开我们已经50多年了,但雷锋精神依然绽放着不朽的光辉,激励我们向雷锋学习。
我的父亲是一名雷锋主题纪念品的收藏爱好者,十年来收藏关于雷锋的物品已达200多件。有报刊、书籍、明信片、邮票、老照片、宣传画、电影海报、烟盒、纪念章、入场券等。闲暇之时,父亲常常和我一起欣赏他珍藏的一件件宝贝,如同与雷锋晤面,仿佛在聆听他的一件件英雄事迹……这些藏品虽已泛黄破旧,但却蕴含着巨大的精神力量。它们背后一个个难忘的故事,是父亲最宝贵的财富。雷锋精神,深深地影响着父亲的人生。
在父亲收藏的雷锋主题藏品中,他最钟爱的是一只开片笔筒。开片是瓷器在烧胎过程中,因釉的膨胀系数不同而造成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开片本是瓷器烧制中的缺陷,后来人们掌握了釉面开裂的规律而专门制出开片釉,从此开片就变成了瓷器的一种特殊装饰。该开片笔筒画面上雷锋身着戎装,戴着白手套,手拿改锥,一边看书,一边修理汽车零部件。背面是叶剑英给雷锋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底款是毛泽东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及时间1963年。整只笔筒做工规整,极为雅致,足可看出工匠对于文房小品之独具匠心。笔筒上的画面与文字,让笔筒有了收藏的实在意义。这只笔筒的实用性与观赏陈设性并重,供置于书斋的案几之上,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案头雅玩。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父亲在工作之余学习雷锋。父亲是焊工,运用自己的特长,帮人家焊接物件,切割东西。父亲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非常乐意干这些活,还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扬。有次生产大队新安装了一个大铁门,父亲主动帮忙焊了个门鼻,队长觉得父亲是学雷锋标兵,就将这只笔筒奖励给了父亲作为鼓励。从那时起,雷锋就是父亲的偶像,凡是遇到与他有关的物品,父亲都收藏起来,激励自己更好地为大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