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光片羽(六十三)
张天野
□张天野
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
【解读】:语出《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意思是说,以无伤大体的行为为法则的人不能成就光荣的名声,憎恨小羞辱的人不能建立大功业。
【点评】:司马迁这句名言里,有两个小:小节、小耻;也有两个大:荣名、大功。这两大两小是有联系的,而且是反向的联系,令人沉思。我们常说不拘一格、抓大放小,事实上做起来很困难。对待不同的人和事件时,我们很难放平自己的心态,很容易“被动”地成为完美主义者。要避免这种状况,我们需要时刻警醒自己,也要多听多想别的意见。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解读】:这是五代梁时的契此和尚《插秧诗》。和尚以平凡的农业劳作作为比喻,引申出做人的道理,给人以有益的教诲,同时又很好地阐明了禅宗的哲理,可谓言简意赅。
【点评】:契此就是著名的布袋和尚,民间公认的大肚弥勒。和尚的比喻十分传神:田也是心田;水中天隐喻身心和外部世界就像虚空;道、稻谐音;退步和向前只是角度不同,换个角度,退步也会成为向前,读懂这些“密码”,方能领悟和尚的禅机。我们不是佛教徒,但一样可以体味出许多人生的真谛。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解读】:语出李贽《焚书》卷三《童心说》。李贽说,所谓童心,其实是人在最初未受外界任何干扰时一颗毫无造作、绝对真诚的本心。如果失掉童心,便是失掉真心;失去真心,也就失去了做一个真人的资格。
【点评】:李贽将认知的是非标准归结为童心。他认为,文学必须真实坦率地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要保持“童心”,要使文学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伪道学的联系。李贽的思想很有革命性,可惜在明朝不被当时人所理解。李贽在狱中自杀,也是以一种决绝的方式捍卫了他的童心。
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
【解读】:语出司马相如《上书谏猎》。司马相如劝谏汉武帝说,祸患本来大多隐藏在难以察觉的地方,发生在人容易疏忽的时候。
【点评】:《韩非子·喻老》里说:“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一个小小的疏忽看起来也许不起眼,积累起来,终会酿成大祸。汉武帝是位雄主,但也有许多缺点,譬如沉湎游猎,于是司马相如写了这篇谏书,提醒其越是形势好的时候越要强化忧患意识,保持头脑清醒、思想警觉。这份觉悟千载之下犹令人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