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是智慧之刀的轻轻一晃

  □张达明

  “幽默”一词是林语堂先生的发明。1924年,林语堂在美国留学,他将英语“humour”创造性地译成汉语“幽默”,被语言学界赞誉为“神译”。对此,林语堂谦虚地说:“称赞我是第一流的幽默家,是因为在我们这个假道学充斥而幽默则极为缺乏的国度里,我是第一个招呼大家注意幽默的人罢了。”

  作为幽默的鼻祖,林语堂当仁不让地一次次将幽默运用到了极致。

  在台湾东吴大学法学院第一次教授英文课时,林语堂腋下夹了一个鼓鼓的皮包,学生还以为里面装着讲课的资料。当他登上讲台打开皮包后,竟是一包带壳的花生。学生们还在迷惑时,他已将花生一一分送下去,又以流利的英语讲道:“花生又叫长生果。诸君第一天上课,请吃我的长生果。愿诸君吃了长生果后,一定要长性子,不要逃学,则幸甚幸甚。”学生们哄堂大笑。林语堂则微笑着招呼:“请吃!请吃!”教室顿时响起了剥花生壳的声音,也让学生永远记下了这次不同寻常的见面仪式。

  能将幽默运用得娴熟自如的还有诸多大师,老舍先生便是其中的一位。有一次,老舍先生应邀去一所大学演讲,上台就开明宗义:“我要讲六个问题,耽误诸位宝贵的时间了,就算给我一点面子吧。”接着便一、二、三、四、五地讲起来。讲完第五个问题后,他看了一下表,发现快到吃饭的点了,便一本正经地大声说:“第六个问题最重要:散会喂脑袋!”听众一愣,接着哄堂大笑,为他出乎意料的幽默热烈鼓掌。

  汪曾祺先生是个豁达的老头。一次,著名作家毛守仁去看望他,不知不觉聊到了当年的“反右”。汪曾祺毫不避讳曾被划为“右派”的经历,缓缓道:“本来我这个人就很平淡,要不是当了一回‘右派’,我这一生就更加平淡了,真是三生有幸啊!”汪曾祺以智者的心态,幽默化解了曾经的不幸。

  钱钟书先生虽不苟言笑,却也不乏幽默。他说:“我既然姓了钱,钱对我来说就不那么重要了。”显示出一个大学者温婉幽默的语言艺术。

  幽默是一种人生的观点,更是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说到底,幽默是智慧之刀的轻轻一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