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权增能
打通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

  □民革杭州市委会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治理结构扁平化和治理过程协商化特征日趋明显。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在治理体系中扮演的角色与发挥的作用也日显重要。

  现代治理模式下对社区治理的认知

  数字化、智慧化是社区治理必然趋势。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AI、5G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时代已经来临,数字治理也是题中之义。杭州市大力建设数字治理第一城,推出“杭州健康码”“亲清在线”“读地云”“一码就医”等应用,探索走出一条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路。特别是“健康码”走出杭州,成为各地政府数字化防疫的标配、数亿人工作生活的电子通行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也助推了数字理念、数字应用、数字治理更深更广地融入到基层社会治理中。

  社区温度与社区经济需求日益明显。《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提出构建社区“9大场景”,即未来邻里、未来教育、未来健康、未来创业、未来建筑、未来交通、未来低碳、未来服务和未来治理,社区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载体作用更加突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大考,也是对社区作用的正本清源。全国各地充分发挥社区作用,把防控力量向社区下沉,商业消费、技术创新、公共服务等各类社会资源纷纷下沉,宅在家里的居民对社区的需求变得丰富,社区也因此成为有温度的大家庭和小型经济圈。

  打通治理“最后一公里”需要合理赋权。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技术赋权,社会治理边界不断重塑,治理方式不断转变,基层社会治理面临新的重大挑战。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各种问题的集中点,治理重点在哪里,治理力量就应该流向哪里。资源要下沉到社区去、跟着问题走,政府部门也要权随事走、人随事调,合理赋权社区,才能有效破解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服务精准化、精细化水平,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

  社区治理现代化面临的挑战

  社区自治能力不够。随着城市管理工作重心逐步下移,社区承担了更多工作任务,例如无违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城中村改造等,但缺乏相应的管理职权和完成工作、履行义务所必要的配套措施或保障,权责不对称。社区成为政府部门的承受层、操作层和落实层,台账资料多、调查报表多、会议活动多、证明盖章多、检查考核多,社区工作开展起来力不从心,疲于应付。

  数据统筹能力不强。受信息安全、管理职能、技术更新换代等因素影响,政府拥有的广泛社会信息没能有效整合、转换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数据资源。如,民政有“66810”系统,公安有户籍系统、雪亮工程,还有城市大脑、垃圾分类等数字管理系统,这些创新、探索都没有打破部门藩篱,仍是内部“单打独斗”,并且存在重复收集、报送行为。例如110报警信息、12345市长热线信息等价值密度高的数据,看似跟治理关联性不大,但最能反映基层治理弱点、盲点,由于信息安全问题,日前对这些数据缺乏系统分析和综合利用。

  社区资源配置不足。社区普遍面临资源匮乏、配套支持难以满足治理需要的困境。部分社区基础设施薄弱,服务中心功能不足,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社区治理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很多条例过于笼统,执行起来难度较大,政策间也缺乏有效衔接,为注重细节管理的社区治理带来了困难。社区自身筹资渠道少,资金来源不足,工作人员工资待遇不高,与当前城镇物价水平、社区承担的繁重工作任务不相匹配。这导致社区很难建起稳定的、素质较高的队伍,提升服务管理水平。

  创新社区赋权的社会治理模式

  明确权力责任,做好社区赋权增能。确定社区自治组织的权力和责任,对其进行更细致的划分,并且界定社区管理事务中哪些事务要政府承接协调管理,哪些事情可依靠自治组织解决,明确政府管理和社区自治的权责。推进政事分离,将基层能完成的工作交给社区,将专业性更强的工作推向市场,交给社会组织或企业,政府只负责对基层组织进行宏观指导。增强社区的自治能力,实现社区的自治权、协管权以及监督权,按照“最多跑一次”改革“能放尽放”的要求,党委、政府和部门用委托等方式,最大限度向基层放权,将面向居民的创业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化、教育、体育、法律、安全和社会服务下沉到社区,强化社区服务功能。以社区为单元,整合服务功能,搭建直接服务群众的一站式社区综合性服务管理平台。在中心城区全面推行就近入学、诊疗、健身休闲、社区警务和公共服务五个“一公里公共服务圈”建设。

  优化治理流程,推进数据共建共享。运用大数据思维,审视现有的社会治理运行体系,优化基层政府社会治理流程,构建用户体验良好的社会治理方案。社会治理从条块分割向整体联动转变,从被动应付向主动服务转变,从传统管理方式向信息化支撑转变,从分级管理向扁平化管理转变,从单打独斗向协作共治转变。运用大数据技术,构建起包含基层政府、社区、社会组织和公众在内的数据共享平台,加快建成电子证照管理系统,汇总形成全市电子证照目录,建设电子证照共享门户和电子证照库,推行统一身份认证和电子证照,逐步实现政务信息共享共用、证明材料后台核验,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拟定数据开放共享所涉及的信息安全、公民隐私、使用权限及优先级等配套的法律法规,促进数据安全开放。

  完善管理体系,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完善社区激励机制,制定良性、合理的年度收入增长计划,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开辟晋升通道,为社区工作人员的职业发展铺路。对专业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不仅要考虑薪酬水平,更要考虑职业的发展机会和发展前景。制定符合社区发展的政策法规,加大力度培育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积极创造条件,引导社会力量关注慈善事业,使各方力量汇入社会组织,成为社会管理的有生力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更多公共服务交给市场和社会组织,培育其公共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