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河改名字

  □张达明

  著名诗人流沙河的本名叫余勋坦,上中学时就在报纸上发文章、发诗歌,最初的笔名是“流沙”,取自《尚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1950年,他在翻阅抗日战争时期的刊物时无意间发现,40年代就有一个诗人叫“流沙”,觉得人家是前辈,自己再用这个名字不合适,当时也没怎么考虑,就加了一个“河”字,笔名便成了“流沙河”。有人问他,“流沙河”这个笔名是不是从《西游记》中来的呢?他回答说:“那个时候我还没有读过《西游记》,如果读过,绝对不会取这个名字——那河里头尽是妖怪,太吓人了!”

  在《川西农民报》做编辑时,虽然他自己使用的是本名余勋坦,但领导和同事只记住他的笔名,工作证、记者证上都给他填“流沙河”,反而把“余勋坦”搞成了“原名”“曾用名”。当时他也没怎么重视,一年后觉得不对劲,要求改回去,上面说你的证件、档案都是这个名字,改不了了。后来从报社调到四川省文联,他又去要求改回本名,领导说:“算了算了,不要改了。”他也就没再坚持,一直将“流沙河”叫了下去。

  1954年,《人民日报》发了一篇文章《坚决和流沙河做斗争》,他刚看了一眼标题,不由大惊失色,仔细读完全文才明白,原来是河北省有一条河叫流沙河,经常泛滥,正在治理。这让他觉得“流沙河”这个名字很可怕,但是已经改不回来了。

  对此,流沙河戏谑道:“我这一辈子,就弄得这样糊里糊涂的。连一些跟我很熟的人,居然都不知道我该叫余勋坦。身份证上也写的是流沙河。这件事情是我终生的遗憾,尤其不胜烦恼的是别人总要问,你咋个取个这个名字呢?我就不好意思解释。恐怕只有死了以后,到阎王爷那里去重新交代,免得阴间的祖先不认我是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