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平常心
王飞鸿
□王飞鸿
好友甚爱瓷器,每去外地,总不忘逛当地古董市场,日久天长,家里瓷器多得可以办一个小型瓷器博物馆。
我与好友交往甚密,一来二去,在他熏陶下,对瓷器有所了解,知道每一朝代瓷器发展的趋势。每次与好友探讨瓷器话题,我侃侃而谈,朋友笑而不语,末了一句话定论:你不当瓷器鉴赏专家,实在屈才。然后,背手而立,对着面前大小不一、错落有致的瓷器或凝神或眯眼、或皱眉或大声叫好。我想,那刻他一定沉浸在某种无与伦比的幸福之中。
上周,老家一位远房亲戚揣着一个老式旧皮包按响门铃。亲戚进屋后,简单客套几句,打开皮包,从中拿出一样用布裹了又裹的东西。纳闷之际,裹在外面的布一一展开,一件瓷器出现在眼前,我当即一惊。亲戚说是上辈人留下的,想托我找专家鉴定一下,看能值多少钱。我第一感觉,亲戚的这件古董是青花瓷。若真是,价值绝对不菲。只顾遐思,也没听到亲戚说什么。最后,亲戚故意提高嗓门,我才蓦然醒悟,遂即带亲戚携青花瓷直奔好友家。
简单介绍亲戚手中青花瓷的来历,好友乍看,眼前一亮,捧起瓷器里里外外观察一遍,思考片刻后拿起放大镜,在青花瓷上精细搜寻。当时,房间里静得大气不敢出一声。大抵5分钟,好友直起身子,将放大镜放于案头,脱下手套,说,简直太让人叫绝了。
听好友如此出言,我悬着的心一下子落下来,忙问真是元青花?好友回答,是典型的青花。听到朋友这样回答,我有些犯晕。好友又说,可惜它是件仿元青花,仿制的年代大概在民国初年,不过这件仿品仿得实在美轮美奂,几乎以假乱真,可惜仿制者还是在物件底部露出马脚。
亲戚卷起失望的目光,依旧像宝贝般把仿品包裹起来。晚间,好友打来电话,让我转达安慰,说,虽是仿品,也有一定收藏价值。当我告知亲戚已离开,好友电话中语重心长地说,收藏真品固然重要,但在我的所有藏品中,真品也就那么可怜的几件,十有八九均为仿品或赝品。而我明明知道它们是仿品或赝品,我依然爱不释手,我在意的不是它们的市场价值,而是藏品背后的文化底蕴及历史背景。
好友的话,我既惊讶又释然。是的,人生何尝不如此,对待生活我们也应该有一颗平常心,名、利、贪、欲不过是烟花一场,在平凡的日子里享受普通的幸福,才是生活的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