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光片羽(四十)
张天野
□张天野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解读】:诗句出自袁枚《苔》。意为,苔花虽只有米粒那样小,但它也会学牡丹,勇于绽放自己最美的色彩。
【点评】:读这两句诗,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很容易想起两首流行歌曲,一首是《野百合也有春天》,另一首是《小草》。明朝佚名女子也有诗句与此诗句类似:“蝼蚁也知春色好,倒拖花瓣上东墙。”无论苔花、蝼蚁,还是野百合、小草,它们都义无反顾地追求自己的春天。我们也不用为身份卑微等缘由,就放弃对美和理想的追寻,勇敢地绽放,这才是绚丽的人生。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解读】:诗句出自苏轼《赠刘景文》。东坡勉励朋友,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点评】:古人以梅兰竹菊为花中四君子,荷花因其“出污泥而不染”也被称为君子。东坡这两句诗标榜菊花,荷花成了“反面典型”;而东坡的前辈周敦颐则表彰荷花,说菊是“花之隐逸者也”。其实,两人的角度不同,立场自然也会有所不同。无论菊花还是荷花,其代表的人文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
【解读】:语出张潮《幽梦影》。张潮把读书比喻为看月,在少年、中年、老年三个阶段,方式不同,阅历不同,效果自然也不同,非常形象。
【点评】:张潮是位大才子,他的这个比喻十分形象。窥月、望月、玩月,三词虽是一字之差,却很有趣味。仔细想来,这三者还有个层层递进关系,因阅历的增加而逐步加深。从中我们也可以体味,学习是循序渐进的,想从窥月、望月直接跃进到玩月,似乎很惬意,但这也是有很大风险的,一旦玩月不成,那只能望月兴叹了。
盖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感应之理,自然随之。
【解读】:语出《曾国藩家书》。意思是说:无缘无故而怨天,天也不会答应;无缘无故而尤人,人也不会服。感应的道理,自然随之而动。
【点评】:曾国藩在历史上争议很大,可他教育子弟的家书历来为人推崇。这里他把“怨天尤人”拆开说事,这个成语出自《论语》,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抱怨天,责怪别人。曾国藩告诫子弟,人生不能只是抱怨,而是要自己努力。我们可以把抱怨看作负能量,它和努力背道而驰,会冲减心态和实效。这是个简单的算术题,我们应该予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