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载帮扶结出“共富果”

——农工党省委会助力富山头村蝶变

  □通讯员  余静轲  本报记者  徐文燕

  初夏之际,丽水市莲都区太平乡富山头村,一个平均海拔700米之上的高山畲族村,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重峦叠嶂间,200亩油茶树随山势起伏,新叶在阳光下闪亮生辉,为小山村带来勃勃生机。

  农工党省委会与富山头村结对帮扶的故事,始于2018年。他们以油茶为媒,在共富答卷上书写了民主党派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

  破题:高山上的绿色突围‌

  富山头村地势高且偏远,同时面临村民老龄化问题。尽管全村森林覆盖率超76%,但村民们未能从中受益,如何打破增收难的困局?

  2018年,响应省委统战部开展民族乡村振兴“双百村结对行动”的要求,农工党省委会组织专家深入这个高山村,寻找破局之策。

  山茶油被誉为“东方橄榄油”,集生态、经济、健康、社会效益于一体。经过多轮论证,农工党省委会决定成立专项基金,扶持富山头村发展优质油茶产业,建设200亩油茶树种植基地。

  从“输血”转变为“造血”,从“短期”变为“长期”,实现“种植一片、成活一片、增收一方”,农工党省委会已累计筹措帮扶资金143万元,完成油茶种植185.3亩。

  蝶变:从“荒坡”到“金山”的跨越‌

  油茶种植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面对生长周期长、技术要求高的挑战,农工党省委会专门制定“帮扶富山头村油茶树种植基地项目管理方案”,利用农工党党员中农业专家、企业家的资源优势,打出“全链条资金支持+农业专家指导+公司保底回收”的组合拳。

  首年试种时,茶苗因土壤沙化成活率较低,农工党省委会马上联系专家组调整方案,引入有机肥改良土壤,并帮助完善油茶产品的加工方案和渠道销路。2022年油茶树长势不如预期,又迅速组织专家实地“把脉会诊”。在此期间,农工党省委会领导班子先后20余次带队到莲都区开展调研帮扶,与专家们一起走进田间地头。

  数年的辛勤耕耘,终于迎来了丰收的喜悦。2023年10月,富山头村油茶基地首轮丰产,产茶籽1.2万斤。

  “初期油茶采摘果已投产榨油,接下来产量会逐年提高。”富山头村支部书记廖增成说,村民不仅收获土地流转租金和工资,还掌握了油茶种植技术,真正实现“家门口就业”。

  曾经的荒坡地,如今成为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绿色银行”。农忙时,农工党丽水市、莲都区两级组织的党员及太平乡干部、志愿者等70余人,还前往富山头村帮助村民采摘油茶。

  汇聚:从“独奏”到“合唱”的乐章‌

  油茶项目的成功落地,为结对帮扶开启了新篇章。来自全省各地的农工党基层组织和党员加入到帮扶行列中,为富山头村送上助学、种牙、研学等服务,还不定期组织医生、农技员等进村服务,帮扶工作从产业振兴向民生福祉延伸。

  此外,农工党省委会还积极发动农工党党员中的企业家收购农产品,助力覆盆子等农产品销售,慰问困难群众,累计投入资金、物资近40万元,让村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温暖。

  “最近村里正进行道路拓宽项目。”廖增成介绍,随着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七载春秋,荒山染绿;一颗茶果,承载希望。农工党省委会与富山头村结对帮扶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而有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