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武义县长与政协委员群策群力
联谊报讯 经过近30年发展,武义传统产业已形成集制材、加工、制造、交易、综合利用于一体,涵盖全产业链产品的产业体系格局。
为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近日,武义县政协开展“请你来协商”活动,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强与政协委员、企业代表面对面,共谋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良策,群策群力让“老树发新芽”。
人才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县政协委员、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杨敬辉建议,围绕传统产业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解决高层次人才短缺问题。
目前,武义高端零部件配套较少,关键功能部件的自产能力不足。县政协委员、浩达工具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储建明认为,要对本地电动工具配套企业进行分类、定位,扶持一批、引入一批,在模具、锂电池、无刷电控等方面科学规划布局,提升武义电动工具制造的整体水平。
“扩大内培企业范畴、拓宽用地保障渠道。”县政协委员、普鲁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经理舒之希望相关部门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一事一议”,加大对低效工业用地收储、开发和置换的力度。
县政协委员、智菱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俊凯说,武义作为保温杯、电动工具、门业等传统行业聚集地,亟需汲取先进的标准化经验。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的底气和信心。”圣雪休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晓辉结合实际提出,利用企业综合服务中心的集成渠道,为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
康巴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郭若思建议,完善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制定“倍增计划”,优中选优、精中选精,对有特色、有优势、有前景、有市场开拓能力和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
针对政协委员和企业代表的意见建议,相关部门负责人一一回应。
“问题点得准,建言献策实,沟通成效好。”李强说,要在大局中谋,锚定转型方向,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在转型中聚,找准工作抓手,做好创新引领、产业招引、品牌提升文章;在协同中进,激发内生动能;在支持中帮,强化政策赋能,让更多企业走上转型提升之路。
县政协主席李杨勇表示,要利用好委员会客厅、委员工作室等履职平台,聚焦党政所需、产业所急、企业所盼,积极助力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
通讯员 傅竹青 施慧丹
本报记者 董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