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
杭州政协21个课题组奔忙调研
汤媛媛 刘建华
联谊报讯 西湖茶产业、萧山特色蔬菜、余杭径山茶、临平塘栖枇杷、钱塘奶牛……2022年以来,杭州已培育打造10条农业全产业链,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端得越来越稳、拎得越来越舒心。
为持续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今年,市政协组织相关专委会、委员、专家学者成立21个课题组,深入乡镇、产业基地、企业调研,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形成1份主报告和21份子报告。在此基础上,市政协日前召开“请你来协商·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培育与发展”月度协商座谈会,为特色农产品提质增效献计献策。
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作主旨发言时建议,找准定位、突出特色,强化统筹、因业施策,科技引领、做深特质文章,合理规划、理顺环节,提升经营水平、实施品牌战略,培育主体、完善人才梯队,构建可持续运行的长效机制。
市政协委员、市原种场场长王雷杰建议,利用杭州油菜产业优势,支持农业主体建设油菜新品种、新装备、新技术“三新”省级展示示范基地。
杭州是莲的重要栽培区,市政协委员、市农科院生物研究所所长柴伟国呼吁,通过换品种、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等措施,促进莲产业高质量发展。
“杭州四季分明,地域和气候适合种植蔬菜。”上城区政协委员、省农科院蔬菜所所长包崇来提出,加快机器换人,推进农业生产由劳动密集型向新型机械化变革。
花卉苗木产业附加值高、产业链长,萧山区政协委员、凌飞集团副董事长俞凌飞认为,在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的前提下,花木产业应去粗存精、减面提质、转型升级。
宏盛粮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严国伟说,结合杭州实际,抓好粮食产业不但要紧盯140万亩农田,更要关注总量远超本地产能的储粮和粮食交易市场,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市”。
现场“金点子”不断,掌声阵阵。线上,委员们通过“数字政协”平台在线参与网络议政,提出意见建议120多条。
“主题准,质量高。”副市长宦金元点赞课题调研成果,表示将把大家的真知灼见纳入今后工作中。
市政协主席马卫光说,要把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进一步拉长产业链、补强创新链、提升价值链、夯实安全链,突出科技引领、注重融合赋能、强化主体培育、做强特色品牌,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全链条发展。全市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要持续深入调研、积极建言、广聚共识,为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多智慧力量。
本报记者 汤媛媛
通讯员 刘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