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之年”的台州如何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

政企协商会有良策

  联谊报讯  今年是台州撤地设市三十周年,作为中国民营经济发祥地、股份合作经济发源地、市场经济先发地,“而立之年”的台州如何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围绕“推动惠企政策精准落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市政协日前举行政企协商会,政协委员、企业家代表、相关部门负责人等围坐一堂,共商实招、共谋良策。

  近年来,台州持续打好政策“组合拳”,出台《台州市优化营商环境25条》《台州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十条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不断释放。

  为深入了解民营企业发展情况,倾听企业所思所盼,市政协坚持先调研后协商、不调研不协商原则,在今年初启动相关调研工作,先后赴嘉兴市以及路桥、温岭、玉环等地,走进民营企业、政务服务中心、产业园区,实地了解企业自主创新、项目攻坚、人才招引等方面情况,并通过“浙江政协·掌上履职”平台组织网络议政,市、县两级政协委员围绕主题多角度建言献策。

  机床是台州的支柱产业之一。“始终坚持‘守正创新、自主可控’是台州工业母机产业从众多产业集群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北平机床(浙江)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文财认为,要将创新平台与产业集群深度结合,让更多高端人才进入行业专家库,助力更多民营企业承担省级及以上重点项目,打造产业集群“金名片”。

  华中数控(温岭)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欧道江建议,围绕高档数控系统和关键零部件开展攻关,通过“尖兵”“领雁”计划,深化“揭榜挂帅”,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

  聚焦人才培育,力锋精密工具(浙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风伟表示,引进高端人才的同时,也要注重培育本土人才,通过改革职业教学方式培养一批专业技能过硬的技术工人,与重点龙头企业合作,实行工厂化教学。

  “玉环机床产业已形成一定集聚规模,但本地整机企业所需的高端数控系统仍需进口。”对此,中星数控机床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作平呼吁,政府部门牵头组建高端制造加工共享平台,重点引进和培育关键功能部件研发制造企业。

  海德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长泉认为,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思路,及时出台指导性文件,引导民营企业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中抢抓红利。

  “组建6大事业部,集聚高层次研发人员60余人,牵头及参与省部级立项攻关项目13项……”市政协委员、省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武建伟分享了该中心取得的成果,希望政府帮助协调解决配套资金、采购审批、人才招聘等问题。

  黄岩是“中国模具之都”。“当前模具产业分工协作体系亟待完善。”黄岩区政协委员、赛豪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虞伟炳建议,大力引进优势上游企业,深入实施“链主+链长+链创”模式,提升市场竞争力。

  创新是模具产业不断向高攀升的核心驱动力。大成模具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哲君提出,加快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等机构合作,开展高性能模具特种钢应用研发和产业化培育,从根本上解决“卡脖子”问题。

  杰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阮振华、新顺发缝纫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品质部部长阮玲斐聚焦缝制设备产业,希望增加研发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林先华认真听取委员意见建议,并要求有关部门持续抓好落实。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办)、市委改革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局等部门负责人积极回应互动。

  市政协主席叶海燕表示,要提高政治站位,坚定发展信心,共同营造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市政协将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在促进各项惠企助企政策贯彻落实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广泛凝聚共识。

  通讯员 陈琳 本报记者 周大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