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慈溪杨梅”金字招牌更响更靓
政协委员深入梅林出妙招
沈捷 周霜
联谊报讯 慈溪素有“中国杨梅之乡”美誉。今年,慈溪市政协把“以高质量全产业链发展为导向,做精做优杨梅产业”列为重点课题。近日,政协委员与相关部门、乡镇负责人围坐一堂,开展“请你来协商”活动,为进一步擦亮“慈溪杨梅”金名片建言献策、凝聚共识。
协商会前,市政协课题调研组赴匡堰、横河等杨梅盛产乡镇,实地走访迪锋杨梅专业合作社、凉帽洞杨梅专业合作社等,深入大棚和梅林现场察看杨梅长势,了解杨梅种植培育、设施设备建设、产业发展等情况。
在此基础上,委员们围绕杨梅品质提升、绿色生态栽培、保鲜技术研发、监督体系打造等精准支招。
“要以提质、控量、增效为导向,科学制定杨梅产业发展规划,合理规划杨梅种植区域。”市政协委员、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胡钦炯率先发言,“建议组建市、镇、村三级监督队伍,对盲目种植、过度种植等现象予以整治,全力打好‘绿色生态’牌。”
市政协委员、市农业农村局林特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王立如提出,以高品质为导向,倡导传统原生栽培模式,推行绿色、高效、标准化种植。支持梅农积极创建基地,以典型示范的带动作用,提升杨梅品质。
市政协委员、横河镇梅园村党总支书记孙炬安建议,在杨梅产量较大的乡镇增加用地指标,招引善于研发、生产的企业和项目。持续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利用农产品展览、旅游推广等形式,让慈溪杨梅名声更响。
“改良培育杨梅品种,提升保鲜采摘技术,解决鲜果销售瓶颈问题。”市政协委员、戚源杨梅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戚军洋认为,要多渠道拓展杨梅销售路径,鼓励开发杨梅加工产品,积极探索农文旅一体融合发展模式,推动杨梅全产业链发展。
针对委员们的意见建议,市委宣传部、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农合联执委会、横河镇、匡堰镇负责人一一进行回应。
市政协主席陈杰峰表示,要把握现代农业发展契机,创新有效举措,进一步打造“提升知名度”的最硬底气、立好“安全放心吃”的最好口碑、实现“健全产业链”的最大价值、激发“未来再出发”的最强动能,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更快实现产业升级,让“小杨梅”加速发展成为“大产业”,让“慈溪杨梅”金字招牌更响更靓。
通讯员 沈捷 本报记者 周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