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丝+电商”这道题如何解
南浔政协“民生议事堂”有办法
栗智 陶迈卿
联谊报讯 走进湖州市南浔区旧馆街道的“頔南丝韵”共富工坊,电动缝纫机发出阵阵轰鸣声,熨烫师傅熟练操作着蒸汽熨斗,经过一道道工序后,一款款真丝服饰走进电商直播区,分售至全国各地。
“真丝+电商”如何快速、高质、良性发展?近日,南浔区政协委员、电商代表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齐聚旧馆街道“民生议事堂”,聚焦“深耕电商人才队伍建设 织就‘电商丝路’幸福底色”踊跃献策。
“頔南丝韵”共富工坊成立于2022年,采用“产业园+服务体系+真丝产业”模式,已吸引56家商户入驻,辐射带动46个家庭微工坊,吸纳425名村民就业。
区政协委员、便民服务中心副主任沈月美呼吁,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打造文化品牌、引育电商人才,积极谋划集创意设计、研发、生产、展示、销售等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将“頔南丝韵”品牌打造成长三角地区有影响力的特色园区。
围绕新兴真丝产业领域,区政协委员、本道农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谢去非建议,重点引进和培育有特色、有影响力的科研团队、核心企业和重大项目,促进资源集约、企业集中、产业集聚、技术集成,推动真丝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区政协委员、旧馆小学教师谢丽芳紧接着提出,采取自主培育+外部合作的形式,吸引更多直播平台、直播团队和直播人才入驻,推动直播产业集群发展;开设产品设计规划、视频拍摄剪辑、直播营销等培训课程,培育并引进一批高素质主播人才、新媒体营销人才。
“电商产业是人才、知识、资本密集型产业,需要相应的配套服务。”电商行业代表、贝贝真丝负责人车国华希望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的配套设施,招引专业运营公司,成立电商协会,规范真丝电商发展运营,提升直播技术水平以及共富工坊知名度。
旧馆街道党工委书记徐斌现场回应,将从引导扶持、加强企业培育,强化保障、扩充电商人才,振兴产业、推动富民增收,强化管理、严把产品质量等方面发力,提升真丝产业知名度,促进电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区政协副主席王培华表示,要以此次“民生议事堂”活动为契机,持续在倾听民意、解决民需上下功夫,为聚共识、促发展、助共富发挥积极作用。
通讯员 栗智 本报记者 陶迈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