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一版要闻

2023年,你的年度流行语是什么

  □宗何

  近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了“2023年十大流行语”,“新质生产力”“双向奔赴”“人工智能大模型”“村超”“特种兵式旅游”“显眼包”“搭子”“多巴胺××”“情绪价值”“质疑××,理解××,成为××”等词汇与句式榜上有名。

  每到岁末年尾,用“年度流行语”“年度热词”回顾总结这一年似乎已经成了一项“保留节目”。可以说,这些流行语不仅承载着人们对过去一年网络热点、公共生活的记忆,也折射出大众的社会心理和价值观念。

  一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词”不同。年度流行语一头连着大时代的风云激荡,一头连着普通人的喜乐哀愁。

  正所谓“言由心生”,不少流行语堪称是大众鲜活的“表情”、心声的“嘴替”,因而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比如2022年的网络流行语“雪糕刺客”之所以被网友调侃并衍生出“汽水刺客”“奶茶刺客”等词汇,是因为它形象地反映了大众在消费时,面对不合理的价格,感觉到被冒犯,从而产生的愤慨、尴尬的情绪,反映出大众消费心态的转变。

  一些流行语言简意丰,虽然只有寥寥几个字,包含的意思却犹有千言,其传神之处在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比如,“质疑××,理解××,成为××”就形象地表达出一种从对某种态度或做法的质疑,到理解之后对之感到认同、赞成,于无形之中反映了一个人转变的心路历程。这背后,或许就包含了许多一波三折的情节、难以言说的故事。

  此外,一些年度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比如,今年火出圈的“特种兵式旅游”,凸显出在当下的年轻群体中,主打“快狠准”的高性价比旅行方式受到追捧,而“搭子”一词的流行,则表明年轻人开始追求一种轻松的、不接触过密的新型社交关系模式。

  二

  年度流行语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世界万象与社会变迁,反映着特定时间段的社会景象。有学者指出,语言是一种社会交流工具,是社会组织和社会关系的反映,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而说到底,语言只是记录、表达的符号与工具。我们有必要读懂,流行语因何而流行,它究竟反映了什么?

  互联网话语生态的变化。互联网具有全时空、全媒体、全链接的特征,形成了传播讯息、表达言论的新媒体平台矩阵,为流行语的传播提供了温床。这些平台载体在流行语的裂变传播中成为关键渠道。

  可以说,流行语的变迁史,就是中国互联网形态变迁、主体变化的体现。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年轻人占据着新媒体平台上的绝对C位,是流行语的主要创造者和使用者。随着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平台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年轻人的声量也越来越大,他们在互联网话语生态创新中起到主导性作用。

  群体社会心态的折射。流行语作为一种与社会互动、表达自我的新方式,一定程度上契合了当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展现着人们如何标记社会生活。大到影视歌曲,小到评论、留言、弹幕,都能看到人们留下的“时代表情”。

  一些脱颖而出的年度流行语,很大程度上是因其反映了某一群体的心声,传递着他们情感上的同频共振。这为我们把握当下各类社会群体的心态提供了重要切口。

  网民个体情绪的表达。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教育、医疗、再分配等社会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如果说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攀登一座高峰的话,那么在向上的过程中难免爬坡过坎、涉险渡困,容易产生、积聚一定的复杂情绪。

  一些流行语往往诙谐幽默又极具个性,能够让人在自嘲或调侃中纾解心理压力,从而起到“疏导剂”的作用。比如,反讽梗“栓Q”和“我真的会谢”,并不是表达感谢之词,大多情况下是说话者感到郁闷时的一种调侃,体现的是无奈之情;魔性的“我太难/南了”,则是网民希望释放生活压力的心理在口头上的表征。

  三

  透过年度流行语,我们既要看到具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更要透过现象把准深层次的社会机理和时代脉搏,在此基础上强化社会问题的有效纾解、社会心理的正面引导,在国家、社会、个人之间画出更大的同心圆。

  比如,在流行语中感知群众心声。文字融入了人们的情感,表达着内心的感悟和想法。可以说,无论是严肃的、调侃的,还是乐观的、忧虑的,字里行间所跳跃的归根结底还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就需要用流行语观照现实,多关注并解决流行语背后的现实问题。

  比如,针对在青年群体中流行的“佛系”“打工人”“躺平”“精神内耗”等词语,应当多加观察研究,更多聚焦年轻人急难愁盼问题,着力从青年视角补齐公共服务短板,为他们的成长发展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比如,在流行语中凝聚正向能量。近年来,各类流行语更新迭代的速度越来越快。一方面,流行词总能以特有的传播方式、幽默的表达方式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吸引人们对相关事件的关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推动社会治理方式的改变、引领社会进步的步伐。

  另一方面,也要警惕流行语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味儿”,避免出现低俗、粗鄙化的倾向。这就需要准确把握流行语用语的产生、传播规律,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流行语,更好实现个体自我表达与时代精神的融合。

  再如,在流行语中勾勒时代图景。“中国梦”“打虎拍蝇”“命运共同体”“文明互鉴”“中国式现代化”“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大模型”……一个个词汇犹如时代的脚印,见证了宏大的时代叙事在语言中留下的痕迹,也展示出中国社会发展各领域集中体现的引领性发展、爆发式成长。

  因而,有人说,要读懂中国,先要读懂流行语,从中可以洞见中国的过去和未来。这话并不夸张,用好昂扬向上的“时代表情”,对于激发人们的自豪感与认同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中,有的流行语昙花一现,有的则历久弥新,但无论如何,它们都代表了一段时期的社会缩影,值得我们去关注、记录和研究。

  正如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心中的年度流行语自然也不尽相同。2023年让你最有感触的流行语是什么呢?

  新质生产力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新质生产力”代表一种生产力的跃迁,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

  双向奔赴

  “双向奔赴”本指相关方朝着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相互靠近。多用于人与人之间,表达了人们相互爱慕、相互亲近的美好愿望。从用于个人到用于国家,“双向奔赴”的使用范围得到了延伸扩展,价值内涵得到了丰富升华。

  人工智能大模型

  在人工智能领域,大模型是指拥有超大规模参数(通常在十亿个以上)、超强计算资源的机器学习模型,能够处理海量数据,完成各种复杂任务。一系列基于大模型的人工智能应用相继问世,其中ChatGPT、“文心一言”等已经在社会生产、生活方面产生了广泛影响。

  村超

  2023年5月13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举办的“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开赛。“村超”由“乡村足球超级联赛”缩略而成。“村超”大放异彩,“村BA”(乡村篮球比赛)、“村排”(乡村排球比赛)等,也以惊人的能量和独特的魅力快速“出圈”。“村”字头的农村体育赛事蹿红,对推进全民健身、实现全面小康、振兴乡村经济,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特种兵式旅游

  文化和旅游消费持续复苏回暖,“特种兵式旅游”火遍全网。这种新型旅游方式,核心要义是用尽可能少的成本享受尽可能多的旅游资源。“特种兵式××”还很快衍生出“特种兵式观剧”“特种兵式开会”“特种兵式午休”等说法,显示出了较强的能产性。

  显眼包

  “显眼”指明显而容易被看到,因而引人注目;“包”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指具有某种特点的人。“显眼包”即外在形象或性格特征引人注目的人。原本,“显眼包”多少带有一点“嫌弃”的意味。但如今,“显眼包”的褒扬意味明显,“嫌弃”的意味已经逐渐消解。

  搭子

  “搭子”就是“搭档”,方言里原指“一起打牌的人”,即“牌搭子”。后使用范围扩大,一起从事某种活动的同伴皆泛称“搭子”。如今流行的“搭子”,反映的是一种新型的社交关系模式。

  多巴胺××

  “多巴胺”是一种化学物质,它既是一种激素,也是一种神经递质,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色彩心理学角度看,明亮鲜艳的色彩能够激发多巴胺分泌,让人产生愉悦感。今年流行的“多巴胺穿搭”,用高饱和度的色彩、缤纷明亮的搭配让人产生愉悦体验。“多巴胺穿搭”走红后,“多巴胺”引申出“快乐因子”的含义。

  情绪价值

  “情绪价值”本为营销学概念,指顾客感知的情绪收益和情绪成本之间的差值。情绪收益为顾客的正面情绪体验,情绪成本则为负面情绪体验。顾客重视产品服务的质量、实用性等“硬性”品质,同时也非常重视消费体验的“情绪价值”。如今流行的“情绪价值”则是对人际关系的描述,指的是一个人影响他人情绪的能力。“情绪价值”的流行,反映了现代社会人们对美好生活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

  质疑××,理解××,成为××

  在十多年前的《爱情公寓》中,林宛瑜拒绝男友的求婚,决定追求职业梦想。起初观众不理解,纷纷指责,后来慢慢理解了宛瑜,甚至有人表示自己就是宛瑜。今年年初,“质疑宛瑜,理解宛瑜,成为宛瑜”在社交平台传开后,“质疑××,理解××,成为××”逐渐变成一个造句格式广泛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