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能源产业“绿色出海”
温州市政协委员提案献策
![]() |
发展新能源产业能促进经济增长和资源的集约利用。当前,温州正推进新能源产业“核风光水蓄氢储”全链条全面化发展。温州市政协委员、民建会员、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陈珉提案建议,抢抓机遇推动新能源产业出口,助推出口结构优化升级,扬起温州千年商港“绿色风帆”,推进千年商港“绿色出海”。
情况:
温州新能源产业具备三大出海优势:增长迅猛,去年全年,全市太阳能面板出口5.3亿元,同比增长276%;锂电池出口16.4亿元,激增15倍,潜力巨大,可望成为外贸新黑马。龙头领航,如麦田能源自主研发的家用光伏装置畅销欧洲各国,意华新能源2021年光伏跟踪支架出货量全球第一,成为出口新链主。赛道新辟,温州获批国家级二手车出口试点,结合温州现有二手车交易、质检和售后零部件供应体系,将开辟出海新赛道。同时,也存在相关信息交流渠道缺乏、后期市场推广支持不足、便捷物流出海方案欠缺等问题,要多措并举推进解决。
建议:
多元合作,打造新兴产业全球“策源基地”。加强新能源产业高层次信息交流,积极举办更多活动,推动政企交流沟通。进一步借助青科会平台,加强新能源学术产业对接。鼓励能源行业协会吸纳新能源制造企业,搭建业内交流分享平台,链接外贸、物流、法律等行业协会,扩大信息来源。鼓励支持领头企业充分发挥作用,引导新能源与电工电气等产业深度融合,开发新能源辅材及衍生产品。
多维营销,亮出温州高端制造“双碳名片”。借鉴义乌新能源专业市场的做法,筹建温州新能源产品市场,线上线下集中展示高精特新产品。组团参加意大利MCE等国际新能源展会,推出“温州新能源品牌馆”,政企联合打造区域产业共享品牌。充分利用华商华侨网络支撑海外分销体系,如发展华侨海外仓二手车展示及销售等增值服务,带动汽车零部件、维修服务出口,构建新能源汽车出口产业链。重视懂新能源技术、熟悉国际市场规则、有外贸经验的复合型人才的招引工作,相关激励措施纳入人才政策体系。
多样渠道,开启千年商港出海“绿色征程”。海路运输上,沟通协调新能源货源组织,加密温州越泰线等货源较为稳定的近洋航线;优先争取欧洲等直航航线,在直航航线开通前,鼓励企业走温州港-宁波港内支线,引导腹地企业货物集聚温州港,做大温州港业务量,为下一步开辟直航航线打好基础。铁路运输上,开展需求摸排,积极争取运力,开通中欧班列“温州新能源号”专列,优先支持新能源企业开展海关AEO高级认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