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茗思人生
李振南
□李振南
人和草和木合在一起,便是茶字,茶为草木,而人则出入草木之间。看着这个字,我就觉得这字的结构是如此的生动,如此的形象,如此的美感,也如此的富有涵意,就不由得钦佩古人造字的艺术和匠心,心里也就情不自禁地萌发想象。
是的,看古人书法里的茶字,那分明就像一个衣袂飘飘的少女,那身姿有如草的曼妙,那衣装有如树的色彩,那容颜有如天之仙子。
茶,叫着的时候,就有一种情感出口了,就有一种香气透入肺腑了。
茶水透明清澈,茶叶舒张有度,茶香弥漫缭绕,茶曲抒情甜美。泡茶的过程是美妙的过程:看纤纤的玉手在壶与盏之间舞蹈,美丽的秋波从案几上方滑过,灿烂的笑容从心灵里溢出,茶便与酒一样醉了人。但酒的醉人与茶的醉人不同,酒的醉人使人糊涂、狂躁、痛苦,茶的醉人使人清醒、平和、愉悦。
茶从泥土中出生,在泥土中成长,经过水的浸泡后又回归到泥土。
茶在我国各地盛产,茶的品种层出不穷。
茶在什么地方生长,什么时间采摘,就有什么样的名字。
云雾缭绕地方出产的叫云雾茶,如庐山云雾茶、天台华顶云雾茶、安徽高峰云雾茶、江西大鄣山云雾茶等。这些茶在与水接触时,杯内便有袅袅烟气氤氲,让人双眼迷蒙在淡淡雾霭中。而黄山、武夷山、雁荡山等地出产的茶,就叫黄山毛峰、武夷毛峰、雁荡毛峰。峰,是山的代表,听这些茶的名字,就会使人眼前出现峰峦插天、壑嶂万重的奇景。茶的名字还有很多,如君山茶、西湖龙井、普洱茶等等,看看这些出自名胜古迹之地的茶,似乎都蕴涵着名胜古迹的毓秀之气,钟灵之韵,啜一口便有灵光直透脑顶。
在清明之前采摘的叫早茶,清明至谷雨之间采摘的叫明茶,谷雨之后采摘的叫雨茶。还有,春天最后一场雪融化后采摘的叫冬茶,当然这是最金贵的茶。
茶还有银针、白眉、白毫、乌龙、碧云、芳蕊、玉露、月团、雨花、蝉翼、雀舌、红茶、黑茶、铁观音、大红袍、碧螺春等名字,听一听这些美妙的名字,就觉得茶里有银光闪烁,有彩云飘动,有月华倾泻,有鸣蝉蹁跹,有鸟雀翻飞。不过,这些并不是茶本身的名字,而是经过工艺制作后茶产品的名字。茶的产地、品质、采摘时间与制作工艺是茶等级的评判标准。一千多年前的陆羽先生,就在一部名叫《茶经》的书里,把茶的等级写得明明白白。陆羽先生还总结了一个经验:名山大多产名茶,所以,凡是名山出产的茶,无论制作工艺如何,都是可以尝一尝的。不过,陆羽先生也真是的,把泡茶的水的等级也写得清清楚楚。要知道,现在的中国,还有哪一条江、哪一湾河、哪一曲溪、哪一挂瀑、哪一个潭、哪一口井、哪一眼泉流淌着一千多年前那种原汁原味的水呢?
茶在这个星球上走过很多路,见识过很多世面,听过很多赞美。茶被农夫挑过,被马背驮过,被帆船载过。农夫挑过的茶,踩出了山路十八弯,马背驮过的茶,踏出了茶马古道,帆船载过的茶,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茶与陶瓷一样,是东方中国的两件宝,它影响了整个世界,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方式,而且还将继续改变下去。
我是被茶改变了的人。
在未到我居所旁的这座茶楼之前,我喝茶或猛灌或牛饮,都是解渴的那种喝法。而现在,我踱步到这家招牌语叫“往来鸿儒客,笑谈瓯越间”的茶楼时,看到这里有茶艺、茶道、茶曲,还有很多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很快发现这里的人,都不是我原先的那种喝法,而是慢慢啜饮。后来我还发现他们并不是真的在喝茶,他们在看茶,在听茶,看茶叶在壶水中的翔舞,听茶叶汲取沸水的清音。据茶道上的人说,这叫品,他们是用心在品。
品什么呢?我喃喃自问:是品茶之韵,以茶水的醇香和甘苦映衬人生如茶,苦如茶,香亦如茶?是品茶之道,以茶叶的升浮和沉降昭示人生淡泊名利,崇尚自然、脱俗、无争、淡雅?若如此,这茶就包含了人生之妙谛。那么,这茶就如人生,而人生亦如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