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浸润履职路
□本报记者 周霜 通讯员 郑洁
一份“计划表”、两间“阅览室”、三个“展示台”、四季“思享汇”……慈溪政协以浓郁书香涵养政协气质,“书香政协·上林学苑”品牌越来越响亮。
“关于数字化,我首先关注的是人的数字素养、数字技能能否跟上数字化变迁。”近期,慈溪市政协委员庞欢在市政协悦读专栏里分享了《数字化生存》一书的读后感。从书本到行动,她开展相关调研,并转化为提案《关于提升慈溪市民数字素养,弥合数字鸿沟的建议》,呼吁政府重视居民数字素养提升。
在慈溪政协,以学习促履职、以履职促发展的故事比比皆是。近年来,慈溪政协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引领,深入打造“书香政协·上林学苑”,建立完善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长效机制,将委员读书学习融入履职实践。
“我们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完善‘书香政协·上林学苑’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这是一份提纲挈领的总计划表。”市政协秘书长华利波介绍,《意见》对全市政协系统全员读书学习活动进行谋划部署,逐步构建起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式读书矩阵。
举办“书香促履职”委员读书分享会,通过精读好书、分享心得,培养读书学习的好习惯……看,2023年度“书香政协·上林学苑”学习清单满满当当,活动丰富多彩。
除了总计划表,慈溪政协每年制定相应的年度学习计划,全员学、重点学、经常学相衔接,分层分类组织开展全覆盖的学习读书活动。
“线下的‘委员书房’和数字政协平台的‘学习在线’,这是专属于政协委员的‘阅览室’。”提到这两处学习阵地,委员们幸福满满、收获满满。“线上线下交织融合,书香更浓,读书学习更有广度深度。”
“委员书房”以委、组单建或联合方式,通过与界别相关单位的横向联动,融合推动进农家、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书城。同时,让更多“委员书房”“登堂”(“民生议事堂”)“入室”(委员工作室)。
鸣心通“委员书房”、明月书院“委员书房”、“善水”委员农家书屋、文印草堂“委员书房”、正大“委员书房”……目前,慈溪政协已建成“委员书房”22家,成为委员读书、讲课、沙龙等活动的主场地,带动界别群众共同学习。
“学习在线”深耕线上,互荐互学。每月开展书香政协好书推荐,及时推送重点学习资料;开通“小鱼易连”直播课堂,目前已直播讲座和连线10多次;灵活组织在线读书沙龙,使之成为时时能读书、处处可读书的常态化学习平台。
市政协委员陆松波说:“有时间多读书,没时间挤出时间读书,已成了政协委员的自觉与常态。”
学进去,还要亮出来。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三大讲堂、每月荐书、学习手账等展示窗口,激发阅读的种子落地生根,引领委员进行高品质、深层次阅读。
主席讲堂、委员讲堂和专家讲堂三大讲堂,打造高质量学习活动品牌。主席讲堂注重政治引领,委员讲堂激发思想活力,专家讲堂丰盈知识结构。此外,还在微信公众号开辟“委员微讲堂”,推出“防范夏日热射病”“如何做好疫情防疫”“委员看家乡”等内容。
全市政协委员和政协机关干部积极踊跃推荐好书,市政协每月选取委员推荐书目汇编成“一月一荐”书单,并在微信公众号上开设专栏,通过荐书、读书、讲书、评书,增强履职本领,提高建言质量。2021年以来,委员们共推荐各类书籍260余本。
读得深不深,委员手账里见真章。市政协组织开展“委员选荐·共享悦读”活动,在微信公众号开设悦读专栏,共刊发7期学习手账,选编33位委员的学习心得。
第一季度在桃花园中放声诵读,感受红色文化底蕴,坚定守护“红色根脉”,激励委员们传承红色基因。第二季度在院士风采馆感受科技脉搏,碰撞思想火花,为委员们在科技创新领域更好地建言资政提供信息支持和知识储备……今年以来,市政协积极探索四季委员“思享汇”活动模式,营造轻松的阅读分享氛围,扩大读书会品牌影响力。每季度确定一个交流主题,并按照四季变化选择各具特色的活动场地,组织相关委员、专家、界别群众代表等共读好书。今年已经举办的两场“思享汇”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广受欢迎。
书香浸润,助力履职。
市政协委员曹建波、兰小红、徐杭杰在酝酿《关于保护“海丝”文化,加快筹建慈溪古船博物馆的建议》时,认真阅读相关书籍史料,以提案形式提出加快古船博物馆筹建进程、优化项目选址、加强资金保障、强化工作统筹等建设思路。市政协对这一重点提案进行督办,组织视察潮塘江元代古沉船修复现场,又以“委员讲堂”形式,展示相关情况,凝聚各界共识,推动古沉船博物馆项目提上日程。
市政协委员胡大良在交流读书体会时分享看得最多的书是《习近平在浙江》,从书中汲取知识、方法与力量。作为匡堰镇岗墩村党支部书记,他活学活用,以茶叶为文化名片,结合当地自然优势,打造高端文旅精品线,带动村民脱贫致富,获评“浙江省乡村旅游特色村”“宁波市全面小康村”等荣誉。
“‘思享汇’还将走进艺术文化村落,走进丰收的稻田,让委员们实地体验、深入交流、碰撞火花。”市政协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推进读书与履职深度融合,让书香成为政协最沁人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