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并肩前行的强大合力
——丽水市政协多措并举持续推进凝聚共识工作
徐文燕 奚慧平 徐盛华
□本报记者 徐文燕 通讯员 奚慧平 徐盛华
完善多项联系制度,探索“厅室融通”模式,开展“双走”活动……近年来,丽水市政协持续推进凝聚共识工作走深走实,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丽水新篇章汇聚更强力量、汇集更多同行者。
“同心向党”彰显为民情怀
在松阳县赤寿乡的浙江省茶树种质资源圃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人斜挎背包、扛着锄头,在笔记本上记下密密麻麻的数据。那是丽水市政协中共委员、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何卫中在进行茶苗种植试验。
作为丽水茶产业的学科带头人,何卫中带领科研团队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指导,推动产业发展,累计助农增收70多亿元。
党员委员冲锋一线、扎根一线、奉献一线,用模范行动团结凝聚广大委员,影响带动界别群众积极投身“丽水之干”,是市政协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的生动注脚。
去年以来,市政协推进“红耀绿谷·同心向党”政协党建工程,构建“1+8”党建工作体系,出台《关于进一步发挥中共党员委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意见》《丽水市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制度(试行)》等十多项制度,策划“委员先锋风采”、“奋进新征程,委员话履职”、市级“最美政协人”评选等活动,不断增强政协组织活力和凝聚力,激发广大委员以更饱满的热情履职尽责。
创新“五送下乡”形式,丰富“千名委员联系帮扶千户低收入农户,促乡村振兴、促共同富裕”活动内容,2022年全市政协委员联系帮扶320个行政村,推动项目落地390多个,持续推动革命老区共同富裕。
“厅室融通”凝聚各界共识
群山环绕,溪水潺潺。在仙都景区的绿道边、民宿里,一场围绕“青年发展型城市创建青年人才招引培育定居”的协商活动别样精彩。
丽水市党代会明确提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实现丽水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丽水更有为。围绕“缙云‘机床小镇’如何培育和招引青年人才”这一主题,缙云创客空间政协委员会客厅、缙云工业经济发展政协委员工作室、缙云社会公益政协委员工作室联合开展活动,积极聚识献计。
“厅厅相融、室室相通、厅室融通”是市政协进一步完善委员履职平台的创新举措。近年来,市政协充分利用“民生议事堂”、委员会客厅、委员工作室等平台拓宽委员联系群众渠道,最大程度凝聚各界共识。
丽水山耕政协委员会客厅努力探索符合山区实际的乡村振兴之路、“丽水山耕”品牌赋能转化之路。丽水摄影之乡政协委员会客厅依托“中国摄影之乡”优势,探索如何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中充分发挥文化载体作用……截至目前,全市政协系统已创建委员工作室120家,线上线下开展服务。庆元县兴业共富政协委员工作室探索形成联系服务界别群众的“五四三”工作法。景宁、云和两地政协共建云景商事服务政协委员工作室,帮助解决“子女异地入学难”“小微企业异地融资难”等实事。莲都区政协与义乌市政协共建山海协作委员工作室,齐心合力共商大计。
全市“三位一体”建设基本覆盖所有镇(街),“政协+部门”“委员+专家”深入基层,服务民需为群众帮难解困、反映民意传递群众心声、改善民生助力难题解决,委员为发展聚识、为发展助力在丽水蔚然成风。
“双向奔赴”赋能履职活力
政协是大舞台,也是大家庭。正如市政协主席任淑女所说:“世间最大的财富是人心的齐聚,是并肩前行的缘分,是星光大道上我们为同一个目标奋进凝聚起的力,迸发出的热。”
市政协致力增强履职动能,创新出台一系列制度,让党派团体的合作更深化,让界别的工作更深入。
从去年4月至今,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深入开展“走进委员单位、走近委员心里”活动,共走访单位201家(次),重点走访委员449人(次),引领政协委员、机关干部两支队伍“双向奔赴”。
市政协重点培育“三种委员”,发挥“种子委员”的影响力、领导力,“核心委员”的协调力、执行力,“特色委员”的专业力、经验力,让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更有典型示范。
市县2100多名政协委员持续当好传达上情的宣传员、反映下情的联络员、服务发展的参谋员,在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以赤诚之心、建功之志、奋进之态,讲好“政协故事”,书写“丽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