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湘医院创立档案
朱刚
![]() |
□朱刚
嵊州市档案馆保存有民国时期芷湘医院的档案卷宗,笔者在检索资料过程中,发现有王晓籁先生等人手稿,涉及芷湘医院创立年份。
其中一份《嵊县芷湘公立医院呈》(复字第二号)函件底稿,系王晓籁先生亲自拟定并书写于1946年的芷湘医院呈请补助函,上报给当时的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浙闽分署孙晓楼署长。摘录于下:
(事由)为申请增拨本院补助病床五十床位,医药器材配备,以足一百床位之设备,而达普及医药保健之旨,祈核示由。
查本院创立于民国六年,位于县城西隅山麓,背山面水,风景佳丽。院址估地八亩余,计有正屋四进,以及手术室、门诊室、头二等病室、普通病室、隔离病室、职员办公室、厨房、太平间等,医药设备颇称完善,并有院基金田四百亩。当时建筑费用五十余万元,悉由王氏昆仲捐助,主持施诊舍药,每年经常费除基金外,不敷之数亦有王氏昆仲筹补之办理。自开办迄今,历时二十余载,治愈病人不下数十万人。本院非唯为嵊县独一之慈善机构,亦为浙东设备第一完善之医院。加以地居东南交通之要冲,东邻上虞,西邻东阳,南邻新昌、天台,北邻绍兴、诸暨,又俱乏健全之卫生设备,故病者踵此就治,络绎不绝,泽生利民,口碑载道。溯自抗战军兴,救治伤病军民,不遗余力。逮卅一年嵊县沦陷,撤退不及,致所有设备均遭敌寇摧毁,大部房舍亦遭圮败,业务由是停顿。迄兹湖山重光,王氏及浙东诸绅积极谋复,除原有四百亩外,更拟在本县筹田四百亩,并向旅外贤达捐募壹万万元,藉以充实基金。惟因卫生设备以及器材等损失惨重,恢复良艰。前曾经呈请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补助病床五十位,及医药器材之配备……再文呈请钧署准予增拨五十张病床及医药设备,以足一百张病床之应用,庶病者可得普及医药救济之福,而符国家保健之旨。可否之处,敬祈鉴核示遵。谨呈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浙闽分署署长(孙)。嵊县芷湘公立医院董事会理事长王晓籁。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月三日(嵊县芷湘公立医院钤记)”
此外,尚有民国三十五年(1946)十月十四日抄送(复字第三号)函件底稿一封,由时任嵊县芷湘公立医院院长的钱高楣书稿,呈报浙江省政府卫生处徐世伦处长。内容与之前王晓籁先生书函基本一致,亦记载“本院创立于民国六年”。上述档案显示,嵊县芷湘医院创立年份为民国六年(1917)。
1917年,嵊县普义乡白泥墩村王芷湘之子王邈达、王晓籁、王孝本三人商定,变卖家产,在城中鹿胎山购地建造全县第一所医院,以其父王芷湘之名命名,称芷湘医院。两年后的1919年医院落成,王邈达任董事长兼院长。抗日战争中,院舍遭日机轰炸,嵊城沦陷后被日军占用,院内医疗设施被破坏殆尽。抗战胜利后,经王晓籁等人之努力,医院得以修复,并从善后救济总署浙闽分署争取到医疗设备和药品,于1947年2月复业。1950年1月,嵊县人民政府接管芷湘医院,后易名为嵊县人民医院。鹿胎山南麓的医院旧址,已列为嵊州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