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乡村振兴

舟山政协开展专题协商议事月活动

  联谊报讯 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舟山市坚持“一村一策”,通过发展特色生态渔农业、乡村旅游、物业经济、绿色光伏、社会化服务、养老养生等项目,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2022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8.09亿元,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71%。

  在今年的市政协全会上,市委书记何中伟要求,围绕集体经济壮大等重大课题,形成更多有价值的调研成果,为全市改革发展减阻力、添动力、增活力。

  党委有号召,政协有行动。5月,市政协集中开展“助力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专题协商议事月”活动,一场场关于“发展海岛渔农村集体经济”的协商议事活动在各镇(街)开展。

  在定海区昌国街道“民生议事堂”活动中,了解到义桥村集体经济没有足够资金参与东海云廊配套设施项目建设,区政协委员、市生态环境局定海分局办公室负责人干满水认为,街道应帮助村集体经济找准配套子项目,引进餐饮、民宿、露营等旅游新业态,发挥集体经济引领乡村振兴作用。

  东剑村位于岱山县长涂镇大长涂岛东部。2022年11月,位于岛上的华润岱山双剑涂10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县政协委员、长涂镇经济发展办公室副主任金兰兰介绍:“项目为村集体经济每年带来150万元的资源补偿费和近200名施工人员,盘活一幢闲置楼房用于项目管理人员住宿,每年为村里增收23万元房租收入。”委员们认为,东剑村要在此基础上做好持续增收的长远谋划,通过科学开展渔业养殖、依托项目发展旅游观光等,为村集体经济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增收点。

  “请各位委员看看我们公司的产品。”普陀区政协委员、白沙岛强村公司负责人赵利军拎着一箱鱼鲞产品来到“民生议事堂”现场。为了让岛上的老人既能发挥老手艺,又能实现“家门口”就业,今年2月,白沙岛管委会与白沙港村共同出资成立强村公司,扶持老人开展鱼鲞生产,探索强村富民的有效途径。

  碧海奇礁、金沙渔火的渔岛风情引来无数游客,让嵊泗基湖村旅游一度风头无两。但随着时代变迁,旅游业态不够丰富、民宿硬件老旧、服务创新意识不强等问题逐渐凸显,政协委员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何让老牌产业“涅槃重生”?对海岛旅游发展有着深刻见解的嵊泗县政协委员、立荣(舟山)景区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挺建议:“村集体经济要精耕当下、谋划未来,充分发挥在全村旅游和民宿经济发展转型提质方面的重要作用。”

  “民生议事堂”商的是群众的急难愁盼,让基层群众有地方说话、有渠道提建议。一个月来,全市政协“民生议事堂”共开展协商议事活动39场,收集各类意见建议300余条。

  通讯员 唐赋华 本报记者 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