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叫随到 有求必应 有事必帮

吴兴政协农业界别委员工作室,好样的!

  联谊报讯 开展农技指导、助力乡村产业发展、谋划共富“金点子”……湖州吴兴区政协农业界别委员工作室脚踩泥土,心系“三农”,在广袤农村奏响了履职强音。

  作为湖州的传统农业大镇,这段时间,吴兴区八里店镇乡村田野上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区政协农业界别委员工作室召集人、国家级优秀科技特派员施星仁一直奔波在田间地头,为农户送去农资,指导科学选种施肥。“我们还组织工作室成员和技术人员开展新农机、新技术的需求情况调研,全力帮助农民搞好田间管理,助力春耕保丰收。”

  “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倾心倾力助农富农。”这是该委员工作室的履职常态。工作室成立于2022年2月,同年8月建立线上平台,包含来自农业领域的政协委员等17名成员。

  田间面对面,线上键对键。工作室推行“周月”走访农户制,围绕“随叫随到、有求必应、有事必帮”服务定位,成员们深入田头、农户家中,面对面开展助农服务、手把手传授种植技术。截至目前,工作室共开展线下助农服务近百场,线上解答问题共337条,满意率、答复率均达100%。

  平台“接地气”,议题也有了温度。工作室成立以来,定期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和需求,开展“民生议事堂”活动,助力乡村振兴。在围绕“稻渔种养一体化破解耕地非粮化”开展的协商活动中,委员们提出“优化技术模式,提升供给能力”“适当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类的补贴比例”等建议,得到区委区政府采纳。截至目前,工作室累计开展协商活动21场次,撰写提案4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200余条。

  工作室还建立农户联系机制,对有需求的农户进行全面排摸、全方位评估,确定共富联系对象287户,辐射1800户,帮扶39户。

  “上个月卖了1吨粉丝,赶上以往一年的销量了。”埭溪镇莫家栅村村民何大爷心情不错,“这多亏了村里合作社的统一包装销售模式,今年更有劲头了!”

  何大爷享受到的红利,正是农业界别委员工作室的履职成果。

  莫家栅村又被称为“粉丝村”,目前,全村共有30余家近100人从事粉丝加工制作。但以往的家庭作坊式生产模式已与市场需求脱节,且品质参差不齐。

  工作室成员、埭溪供销合作社主任崔丽娜在走访中了解到,农户们迫切需要抱团发展,统一销售。在镇政府、村两委的支持下,崔丽娜牵头在莫家栅村成立了湖州老底子粉丝专业合作社,探索“农户+农合联+专业合作社+政府”模式,建立粉丝绿色发展基地,配置标准化生产车间,统一生产标准和品牌,加强品控检测,并借力网络销售渠道。2022年,合作社带动莫家栅粉丝销售约50吨、村集体收入30万元。

  工作室成员都积极发挥自身优势,齐心合力助共富。施星仁委员通过举办樱桃番茄品牌发布会、创建水果番茄产业联盟等形式,带领400多农户从事樱桃番茄生产,亩产值达2.5万元以上。徐洋委员创建的罗氏沼虾智慧渔场机械率达64%,被全国虾蟹产业技术体系列为典范,有力带动了农户增产致富。郑云宇委员建立集休闲采摘、果蔬种植、农业科技示范、农家餐饮等为一体的农业综合园区,带动周边50余户群众增收160余万元。

  春潮涌动,奋进正当时。吴兴区政协农业界别委员工作室将始终以“深化服务为‘三农’,政协聚力促‘共富’”为宗旨,持续发挥广大委员对界别群众的服务联系作用,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本报记者  朱敏敏  通讯员  赵振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