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分”可遇不可求
孙贵颂
□孙贵颂
不管你信不信,不管你遇没遇到,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一种叫作“缘分”的东西。
1939年11月,日寇在广西钦州湾登陆,内迁到广西宜山的浙江大学匆忙疏散。“学生、教师扶老携幼,仓皇向贵州逃命。”那时在浙大任教的丰子恺,携带着从一岁到七十二岁的眷属十人,也夹杂在逃难人流之中。他们靠着搭车、徒步、坐滑竿,好不容易从宜山到了河池。所住旅馆的老板是位读书人,对丰子恺一家老少热情接待。丰子恺四处打听去贵阳的汽车,一连数日毫无所获。“南国的冬日,骄阳艳艳,青天漫漫;而予怀渺渺,后事茫茫……传闻河池日内将有大空袭。这晴朗的日子,正是标准的空袭天气。一有警报,我们这位七十二岁的老太太怎样逃呢?万一突然打到河池来,那更不堪设想了!”于是,整日里提心吊胆。
这时,旅店老板告诉丰子恺,说他在乡下农村还有一处住宅,必要时可给他全家前去避难。丰子恺感激之余不知何以为报,老板道:“老父今年七十,蛰居山中。做儿子的糊口四方,不能奉觞上寿,欲乞名家写联一副,托人带去,聊表寸草之心,可使蓬荜生辉!”丰子恺自然满口答应。第二天,老板拿来一张大红闪金纸,丰子恺饱蘸墨汁,一挥而就。谁料那闪金纸不吸水,墨迹久久不干,茶房等人于是把这副大红对联抬出屋门,在阳光下曝晒。正在此时,本地加油站一赵姓站长路过,他见门口晒着红对联,一眼认出是丰子恺的字体,便登门拜访。丰子恺向这位赵君诉说苦衷。赵站长于是安排他们一家搭乘一辆运汽油的汽车前往贵阳。丰子恺不胜感激,赠送一幅水墨画作为报答。
后来,丰子恺谈到这件事时说道:“极微细的一个‘缘’,例如晒对联,可以左右你的命运,操纵你的生死。而这些‘缘’都是天造地设,全非人力所能把握的。”他还引用寒山“碌碌群汉子,万事由天公”的诗,来说明缘分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如果把旅店老板与赵姓站长比作丰子恺的贵人的话,那么贵人是不期而遇或者偶然相遇的邂逅,而不能指望守株待兔。
麦家被称为中国小说界的“谍战之父”。他的《解密》《暗算》《风声》,已累计被译成33个语种,在40多个国家出版,上百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其中《解密》是全世界的图书馆收藏量第一的中文作品。然而麦家的小说能够走向世界,却是英国翻译家米欧敏的一次候机起了关键作用。那一次,因为飞机晚点,米欧敏在机场内的书店闲逛,在一堆书里,偏偏拿起了麦家的中文版《暗算》。之所以要选《暗算》,是此书获得了茅盾文学奖,而更重要的原因,是里面讲述的是一个破译家命运的故事。米欧敏的爷爷曾在二战期间担任过破译家,当时还健在。她购下这本书,想看完之后,回去跟爷爷作谈资。《暗算》看完了,飞机还在天上。米欧敏又回去买了麦家的另一本书《解密》。她本来是研究中国先秦文化的,之前对中国当代文学一无所知,从来没有想到会去翻译一个中国当代作家的书。正是这一次偶然事件,让米欧敏认识了麦家,让《解密》被译成了英文出版。而英国著名杂志《经济学人》刊发文章,称《解密》是“一部伟大的中文小说”。文中把麦家抬得很高,高到连作家本人都感到惶恐,受宠若惊。麦家就这样不可思议地打进了欧洲市场。
对此,麦家表现得异常清醒。他说:“我是误打误撞吃到了一块大蛋糕。”《解密》诚然是一部好小说,但类似的好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少说可以列出一串。他的“走出去”,几个重要环节都有一定的运气因素。“整个过程中,我个人其实没什么选择权,很多事情不是自然而然的,而是偶然推动的,所以无法总结,也难以复制。”(麦家2019年10月21日在巴黎中法文明对话会上的发言)
宋代《寒窑赋》中说:“人道我贵,非我之能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人在有些时候,或者平步青云,或者逢凶化吉,又或者天上掉馅饼砸到了头上,皆非本人所驾驭,而是外力和契机,是命运的控制与安排。个人能做的、要做的,是抓住那一个稍纵即逝的瞬间,别让它跑了。
当然了,你首先得是一块璞玉、是一块金子,而不是一块干沟石、不是一块硫化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