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瓷之源”金名片

上虞政协鼓与呼

  联谊报讯  越窑青瓷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绍兴上虞是越窑青瓷发源地之一,是早期越窑青瓷的中心产地。青瓷文化是上虞众多地域文化中最基础、最有特色、最具潜力的文化符号。

  近年来,上虞区委、区政府从打造城市名片的高度,强化溯源重塑,传承弘扬青瓷文化,培育发展青瓷产业,倾力打造瓷源文化品牌形象,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但相比省内外一些陶瓷产业发达地区,上虞越窑青瓷文化传承与发展尚有提升空间,城市青瓷名片的外宣综合效应仍不够明显。

  日前,围绕打造“瓷之源”品牌,培育经典文创产业,上虞区政协开展专题协商。会上,区政协课题组介绍调研情况并提出意见建议,政协委员、群众代表围绕主题纷纷建言。

  “要加强越窑青瓷文化的对外宣传,让上虞市民都能说得出有影响力的越窑青瓷精品。”区政协委员郑志勋建议,通过电视和新媒体,定期介绍上虞博物馆中的越窑青瓷精品,让文物“活”起来,同时,加快开展越窑青瓷窑址申遗工作,定期举办高规格的学术研讨会、国际青瓷艺术双年展等活动。

  区政协委员俞辉认为,应精准定位越窑青瓷行业方向,成立专家委员会,从瓷泥、釉色、温度等各方面制定越窑青瓷的行业标准,组建前端设计师联盟和后端供应链联盟,从资源整合、平台搭建方面帮助本土青瓷企业快速发展。

  “依附越瓷产业,与上虞其他文化产业相结合,拉长产业链,创新发展模式。”近年来,区政协委员叶英君一直在探索和实践中:组织相关人才去景德镇陶瓷大学培训、学习与合作,开办陶瓷文创研修班,进一步培养青年人才……

  企业家代表罗洪良说,发展上虞越窑文化产业,首先要讲好越窑故事,整合中国青瓷窑系资源,打造瓷源圣地。

  此次专题协商,让上虞顾氏越窑青瓷研究所所长顾少波备受鼓舞。他提出,搭建越窑青瓷宋韵文化的基因谱系,挖掘青瓷与上虞、青瓷与历代名人、青瓷与民间的故事,打造青瓷文化标识,营造文化体验空间特色IP,成立瓷源小镇“越瓷之家”,培养“瓷源”人,让“瓷之源”的生命力永竭不衰。

  区委宣传部、曹娥江旅游度假区、文广旅游局、上浦镇等部门乡镇负责人一一作出回应。

  区委常委、副区长朱江桥当场表态,将专题研究部署,并抓好落实,特别是在瓷源文化研究、产业项目招商、激励政策支持、对外宣传推介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培育发展具有上虞气质的瓷源文旅产业。

  区政协主席赵文中说,传承“瓷之源”基因,讲好“上虞窑”故事,全面推动青瓷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政协的职责和使命。要深化思想认识,强化时不我待的责任担当;破解路径选择,提升物化活化的能力水平;坚持创新赋能,打造富有特色的可靠支持,形成青瓷产业发展的“滚雪球”效应。区政协将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积极建言献策,助力擦亮上虞“瓷之源”金名片。

  本报记者 董思婷

  通讯员 朱克斐 杨雅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