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转”好一个盘

  □本报记者  郭舒韵  徐文燕

  谁曾想到,以传统产业“酒缸”“染缸”“酱缸”闻名的绍兴,新兴科技企业正呈燎原之势,成为稳进提质路上的耀眼之星。

  绍兴市滨海新区,创业创新的东风吹进千年古城腹地。

  科创园内,浙江普施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施康”)起步于一幢连廊相接、类似高校实验室的小楼内。

  一块透明的亚克力盘片,一台可飞速转盘的仪器,构成了这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给人的初印象。

  八年创业,绍兴市政协委员余波带领企业团队,专注“转”好一个盘,在生物医药产业的新蓝海中扬起了一道风帆。

  专注一款产品

  “这是我们的技术核心。”余波托起一张CD大小的透明盘片说。

  这一透明盘片,叫作“微流控盘式芯片”,是“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体外诊断重点突破产品技术之一。

  盘片很薄,盘面上勾勒了各种几何花纹,像雪花,像迷宫,又像八卦阵。

  秘密就在这些让人琢磨不透的花纹里。上面的每一个圈、每一道管线,都是根据每项检测指标的特性,经过无数次试验而最终设计成型的。

  “只要一滴血,可同时进行包括肿瘤、心肌梗塞等在内的多项临床疾病检测。”余波说。

  在盘片中滴入血液样本,放入全自动分析仪中。盘片飞速转动,分离出血清或血浆,与不同的试剂“会合”,最终形成检测结果,自动打印出报告。

  普施康的主营业务,就是依托独特的“仪器+试剂+盘片”的离心式微流控平台,专注凝血领域的POCT(即时检测)诊断。

  公司的第一款产品——小型全自动微流控凝血分析仪MC500,可以实现15分钟同时检验6个人。特点是全血上样,缩短检测时间,降低检测成本。

  这台分析仪及相关配套检测试剂,至今仍是企业的拳头产品。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MC500和配套凝血五项试剂对重症患者出现的诸如出凝血障碍、脓毒性休克等,都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

  从它“出炉”起,普施康就始终坚定方向往前走,在凝血领域深耕细作。“八年时间,专注‘转’好这一个盘。”余波自豪地说。

  精准对接需求

  在普施康,相比“余总”,员工们更喜欢称呼余波为“余博士”。

  余波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工学博士,师从国际离心微流控检测先驱L.James Lee教授。公司成立初期,普施康团队斗志满满,想要研发出一台“多、快、好、省”的发光分析仪,但做出来的成品,却不被市场接受。

  “我们技术型创业者有一个通病,总是想做出一百分的产品,解决一些复杂问题。这种想法,很容易导致产品脱离市场需求。”余波说。

  技术接不了地气,产品满足不了市场,倒逼余波从“只顾低头实验”,慢慢转变为“时刻抬头看路”。

  他仔细调研了市场,发现以往传统检测中,有大量时间花费在样本运送、处理、组织、标记、录入等方面,即时检测是一片蓝海。而且当时国内外凝血公司主要集中在中、大型分析仪的开发,小型化仪器开发空间很大。

  在创业的过程中,普施康也得到了政府帮助。在绍兴市政府的牵线搭桥下,全国医疗界专家纷纷被请来为普施康把脉,最终锁定了如今的产品研发创新方向。

  由于小型仪器精准对接了下沉市场需求,近年来,普施康的产品被广泛运用于基层医疗建设,与全国2000多家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先后与中国红十字总会,浙江、四川、内蒙古、海南等多个省份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经过几年的稳扎稳打,普施康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的路线,建立起凝血、化学发光、生化三条产品线,确立了自身的产品优势。

  适时做好“减法”

  走进普施康位于医疗器械产业园的生产车间,第一观感就是:人少、机器忙。

  敞开式的空间里,整齐摆放着一排排分析仪。三四个技术员,或是对着笔记本电脑操作,或是察看检测报告。

  “企业最多时有300多人,现在减到了180多人。”余波说,公司是“技术+资本”的创业模式,更加明白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普施康的企业愿景是:让健康检测触手可及。但在创业过程中,成功并不会一蹴而就。这过程中,恰恰如余波所言:“需要适时做好‘减法’。”

  这一“减法”,并不是技术追求上的放松,相反,普施康的每一款产品都会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和严谨的立项过程。“为了企业的生存,就要先推出市场认可的产品,立住脚。”

  这几年的探索中,普施康前后开发了十多款产品。体现在分析仪上,有凝血、化学发光、生化自动分类,又有桌面型、便携型、宠物检测专用等分类。为了集中资源打造差异化的优势产品,普施康最终“砍”掉了市场上比较常见的一部分仪器,专注打磨小型凝血分析仪。

  企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吸引了众多投资商的关注,得到了包括涌铧资本、雷雨资本、元生创投、国药资本、高瓴资本等行业知名基金的投资。

  大胆启用年轻人

  城与企业、城与人、企业与人之间,是可以相互抵达的。

  余波觉得,普施康非常幸运,赶上了创业创新的天时地利人和。

  2014年,余波把家乡绍兴作为梦想起航的地方,注册成立普施康;入选“绍兴市330海外人才”,获得了第一笔政府创业资助。

  2015年,普施康赶上了“双创”元年,在创业创新热潮中,进入了知识创业的“智”本时代。

  2016~2017年,分级诊疗逐步推行,基层医疗机构建设让普施康销路增加。普施康完成A轮融资。

  2018~2019年,余波入选国家领军型人才、浙江省特聘专家、中国发明协会第十一届“发明创业人物奖”。

  2020年,普施康所在的绍兴滨海新区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平台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培育名单。

  2021年至今,普施康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累计申请国内外专利90余项,获授权专利60余项……

  “我特别喜欢普施康敢为行业先的理念,不走照搬现有产品的捷径,而是将实验室自主研发成果和客户需求反馈结合起来。”生于1996年的王洁一毕业就进入普施康,这是她与普施康在一起的第6个年头。

  来自台湾的赵逸祥,研究生方向就是微流控盘式芯片研发技术。“能够学以致用,我觉得很开心。这里开放包容的创新氛围,也吸引着我。”

  大胆启用年轻人,普施康整个团队的平均年龄是28岁。

  江风浩浩,水阔天青。绍兴市滨海新区是绍兴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建设高水平网络化大城市的桥头堡。蓬勃发展的产业如同一个大磁场,源源不断地释放着吸引力。让各类人才各尽其用、用有所成,城市与企业的风格不谋而合。

  余波说,要继续专注于“让健康检测触手可及”这一目标,坚持科技自主创新,让普施康的科技力量在这片热土上不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