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布的逆势转型

  □本报记者 蒋蕊瑶 郑锐

  编者按:

  近段时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就稳住经济大盘密集作出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浙江作为经济大省,把实现全省经济稳进提质作为中心任务,实施经济稳进提质八大攻坚行动,聚力助企纾困,增强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加快企稳回升向好。

  本报记者深入民营经济发达的绍兴地区,走进多家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政协委员企业,近距离探究浙江民企稳进提质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效,以及政协委员企业家风险挑战面前迎难而上、主动应变、逆势奋进的坚定决心和履职风采。蹲点系列报道《探企·稳进提质在路上》敬请关注。

  曹娥江,流淌着绍兴千年历史,见证着这座古城的发展历程。从绍兴越城的旧厂出发,沿着曹娥江驱车半小时,到新厂的施工现场,成了近半年来绍兴市政协委员、绍兴大发布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贺永宝和他妻子绍兴大发布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建英的必经路线。

  沿途风景宜人,这条连接新旧厂房的道路,好似企业力推转型发展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康庄大道,而这滔滔的江水仿佛在诉说着这家布企在当前各种内外因素交织下逆势转型的决心和成果。

  拓展国际市场

  在大发布业旧厂的展示厅里,千万块不同花色、材质的布料一排排整齐地摆放着。周建英从中“准确”地拿出一块柔软的蓝白色印花布料说:“这块布料让我们吃了大亏,却也成为了走向国际市场的敲门砖。”

  2013年,大发布业已在绍兴小有名气,但由于绍兴纺织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纺织的利润越来越低,若想长久发展,扩大企业规模,转型升级已成必由之路。

  一次偶然的机会,正愁着打不开国际市场的周建英了解到,某国际知名品牌因其原先供应商无法供应产品,有一批急单要做。“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接下来再说。”周建英拍着胸脯向品牌方保证,一定保质保量完成。她立刻组织企业技术骨干加班加点攻克技术难关,还借用了更先进的机器。但事与愿违,由于对新技术新设备不了解,这批生产的布料没有达到供应商的标准。

  “20万米布料,一项指标没有达标,就只能全部报废。”这损失的不只是金钱,更是企业的信誉和走向国际的机会。

  所幸,距离交货还有一段时间。企业迅速查找原因和不足,从原材料开始到印花工艺等,每一个环节都反复研究和改进,最终以过硬的质量完成了订单,也顺势打开了国际市场。

  “质量,技术,创新,才是企业的生命线。”这件事让大发从惊喜到惊吓再到警醒。

  政府的引导加上市场的倒逼,再加上近年来疫情对外贸的影响,让大发坚定走上了技术转型的路子,不断提升自身生产和研发水平,成为了绍兴市一家集外贸、织造、染整、印花为一体的综合型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多项面料制作工艺方面的发明专利。2021年,公司下属“浙江省大发针织布染色印花研究院”荣获“全国纺织工业先进集体”。

  数字化转型

  踏着临时搭建的木板,穿着牛仔裤运动鞋的周建英轻车熟路地走进还在施工的新厂房。

  如果说上一次转型是技术革新,那这一次就是技术革命。企业经过研究,与时俱进调整战略,把目标盯在了数字化生产上。为此,两年前刚买的设备,企业也要“忍痛割爱”,重新购进数字化生产线,搭上数字化发展的快车。

  “这就是重金新购置的23台机缸。”正在调试的机器发出轰鸣的响声,一列列银色的染色机是企业的新“宝贝”。

  新车间的一头,绍兴大发布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超戴着安全帽正和员工一起调试设备。

  “这半年,为了建新厂,我们杨总已经瘦了十斤了。”一旁的技术人员为自家领导诉苦。

  他形象地比喻道,印染工艺就像是把布料放入有色的洗衣机,重复染色、洗色的过程,直到布料达到标准。在大发,开启机器印染一次布料,通常需要八到十个小时,若印染的颜色无法达到标准,就需要重新再染,使得制作成本增加。在行业内,一次就成功的印染极为难得,它不仅能降低成本,更可以减少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因而一次成功率就成了企业技术革新追求的目标。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我们的一次成功率有望从原先的50%提高到90%。”杨超说,为了这次数字化转型,企业还特地招聘了一批00后大学生。

  翻开宋梦垆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项指标参数和生产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她和孙伟,都是今年刚进入工厂的“小年轻”,说起工作,他两眼里有光。“学校里,老师把各项参数都告诉我们,但在厂里一切都要靠自己来设定,虽然难很多,但也更有成就感。”

  新厂房、新技术、新生力量,大发的又一次转身,很漂亮。

  再困难也要担起社会责任

  在新厂房的顶楼眺望,可以看到不远处的曹娥江,滔滔不绝汇入钱塘终入东海。看着这一幕,贺永宝心里五味杂陈:“这次搬厂,时间紧、任务重。8月旧厂停工后,因为生产暂停,每一天光是支出员工工资都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在全省经济稳进提质的背景下,绍兴市为落实“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发出了对越城区印染企业跨区域集聚、提升的决策号召。大发首先响应,2020年7月联合越城区其他 13 家印染企业,牵头整合集聚创建了浙江鸿大印染集团。 

  “作为越城区最大的印染集聚组团,集聚印染企业最多、整合提升难度最大,身为政协委员,我愿意挑起这个重担,带头搬迁。”即使承担着亏损,但贺永宝和周建英夫妻带领企业实现转型发展的脚步愈加坚定。 

  绍兴的传统工业被形象地称为“三缸”,即酱缸、酒缸、染缸。大发布业所在的印染行业便是其中之一。它的发展历程,是浙江千千万万传统企业逆势转型的缩影,在其身上,我们看到了稳进提质征程中,浙江民企勇立潮头的拼搏精神,传统产业逆势向上的丰硕成果,政协委员敢于担当的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