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乡书味浓

——绍兴市政协以学习促履职助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张丹丹  郭舒韵  通讯员  陈先标  胡钰峰

  已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绍兴,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人辈出,文化底蕴深厚,是名副其实的文化之乡。近年来,一股充满“政协味道”的书香味,飘散在古城的大街小巷。

  书卷常开,读书赋能。近年来,绍兴市政协把学习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教育引导广大政协委员和政协工作者通过读书学习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增强本领,崇学善思在政协系统蔚然成风。

  重引领,打造学习矩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营造崇学尚思的浓厚氛围,八届市政协成立后,创设“知行论坛”,为委员搭建丰富的学习平台。一方面,把专家“请进来”,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精神以及数字化改革等内容举行专题学习;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委员“走出去”调查研究,在“知行论坛”开设讲座,交流思考收获。

  2020年9月,市政协启动“书香政协·知行合一”委员读书活动,健全“荐、读、悟、用”“四位一体”读书体系,建立11个委员读书小组和“时政群”“百科群”“地方群”3个读书群,每周确定一个主题,围绕采访实录《习近平在浙江》、“跟着总书记学党史”等,组织线上线下学习讨论活动,交流思想、凝聚共识,把读书学习成效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强大动力。相关做法在全国政协委员读书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

  2020年以来,市政协依托“名士之乡”独特优势,先后在马寅初故居、孙越崎纪念馆、邵力子故居、胡愈之故居、金善宝院士纪念馆和农工党浙江革命活动史料陈列馆设立6家“同心教育基地”。一次次学习座谈,一次次主题宣讲,如今,这里已成为政协委员和界别群众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新基地、加强思想政治素养的新载体。

  强本领,推动深学笃用

  下足读书的台下功,才能唱好履职的台前戏。通过深入开展读书活动,委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提升,履职热情得到激发。市政协在全省率先运用政协履职、单位表现、履行社会责任“三把尺子”,对委员履职进行综合量化评价。结果显示,近年来委员履职考评平均分实现高位“四连增”。

  染缸、酒缸、酱缸,以“三缸”为代表的绍兴传统产业,一度占绍兴经济比重超六成。进入新发展阶段,“散乱弱”的传统产业遇到了发展“天花板”,怎么办?

  市政协把读书收获转化为过硬本领,连续五年深耕这道考题。“助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省级试点”“加快黄酒、珍珠等历史经典产业发展”“推进制造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一次次视察调研、一场场协商议政、一份份意见建议,有力助推了绍兴传统产业的涅槃重生。

  走进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重点企业……2020年以来,市政协积极拓展委员知情明政新渠道,开展“聚焦高质量·委员三走进”活动,让委员们在火热的一线现场感受发展,倾听民意,协商建言。委员们针对旅游业的相关建议,有效推动了全市国有旅游景点景区阶段性免收门票政策的快速出台。

  “疫情背景下的学生学习”“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和既有住宅加装电梯”……2019年,市政协打造“有事好商量”民生实事协商平台,探索“请你来协商”平台的民生实事版,每月围绕一个主题组织政协委员和界别群众深入调研,与政府部门负责人面对面协商。

  去年以来,市政协根据省政协统一部署,制订“六个有”实施意见,召开现场会全力推进“民生议事堂”建设。截至目前,全市103个乡镇(街道)已实现全覆盖,今年以来共开展线下协商活动94场,提出意见建议300多条,党委政府采纳200余条,助推了一批群众关切的“关键小事”得到有效解决。

  市政协相关负责人介绍,市政协将进一步强化理论学习,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会、“知行书院”“知行论坛”“知行书房”“知行沙龙”五位一体、线上线下融合推进的读书学习体系,持续健全学习制度、创新学习形式、提升学习成效,用源源不断的“活水”,厚植委员的履职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