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村老人“食无忧”

  □衢州市衢江区政协委员、九三学社衢江区基层委副主委 姜祥水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就餐难”问题愈发凸显,在农村尤甚。“民以食为天”,要多渠道建设办好农村养老公益食堂,推动突破“就餐难”,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吃饱吃好,真正实现“食无忧”,切实守护老人“舌尖上的幸福”。

  构建完善的资金筹措及食堂监管机制,确保农村公益食堂办起来、活下去、更完善。通过构建“政府投、村上筹、单位帮、能人捐、个人掏”的资金筹措机制,使食堂运营资金得到有效保障。通过发动企业、乡贤及社会知名人士的影响力和发挥税收对社会捐赠的激励作用等方式,激发单位、个人在办好农村公益食堂方面的捐赠热情。市场监管等部门对食堂开展检查指导,确保食堂规范运行、老人用餐安全。

  加大政府财政投入,逐步完善扶持政策。村集体闲置房产使用调配优先向公益食堂倾斜。地方财政预算留出食堂运营及补助资金,做到专款专用。通过乡镇初评、民政复评等流程形式,对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进行实地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给予食堂运营补助。聚焦失能半失能老年群体的“就餐难”问题,积极探索建立配送餐机制,民政、财政、卫健、人社等部门单位联动强化人员等方面的保障力度。

  积极发挥志愿者团队力量。鼓励更多志愿者参与公益食堂活动,让爱心凝聚更大力量,定期组织党员、巾帼志愿者参与农村老人的打餐及送餐服务,传递尊老敬老爱老的社会正能量。

  加强农村公益食堂(助餐点)服务保障力度。具备条件的村庄加快建设公益食堂,延伸拓展服务手臂。在未建有公益食堂的村庄,可依托养老服务机构配送餐、委托社会餐饮企业配送餐、邻里助餐、“互联网+助餐”等方式,为居家农村老人提供集中就餐、送餐上门等服务,推动解决居家农村老人“吃饭难问题”。积极整合资源、摊薄运营成本,鼓励开办公益食堂的村辐射邻近村或依托养老机构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