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国医精粹 造福万千家庭

——记农工党党员何嘉琳

  □通讯员  刘晚姣

  从懵懂学徒,到世名远播;从启古纳今、钻研学术、治病救人,到奖掖后学、提携晚进、培育新人,农工党党员、浙江何氏妇科第四代传承人何嘉琳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的中医事业,为中医妇科的传承与发展作出贡献。

  启古纳今  仁心仁术

  说起杭州石牌楼的“何氏妇科”,老一辈杭州人都知道,那是何嘉琳曾祖父何九香开创的。现如今,何氏妇科已在妇科病诊疗方面,薪火相传160余年。

  1944年,何嘉琳出生。作为浙江何氏妇科第四代代表性传人,何嘉琳先师从父亲何少山,后又师承伯父何子淮,尽得真传。从医近60年来,她一直辛勤耕耘在妇科临床第一线,集何氏妇科大成,推崇仲景,博采众长,只为更好地为女性患者服务。

  在学术思想上,何嘉琳力主“整体气化,三因治宜;阴血为本,阳气为重;重视奇经,冲任损伤;肝肾为要,共为先天;重视后天,固护脾胃”。在治疗法则上,坚持传承与创新并行,积极传承何氏妇科确有疗效的法则,不断充实完善何氏多种独具特色的治疗大法,后又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创新提出了新的治疗法则,临床疗效显著。

  杭州市中医院中医妇科自1988年创全国之先河,开设具有中医特色的妇科病房,创立“能中不西,衷中参西”的科训,床位从最初的20张扩展至100余张,学科综合实力走在全国同行前列。

  作为杭州市中医院中医妇科的学科带头人,何嘉琳深知,中医药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其对外传播的重大意义。“一带一路”的提出和实施,为中医“走出去”提供了难得的契机。2018年,在杭州市中医院党委的高度重视下,何氏妇科在罗马建立了工作站。自此,何氏妇科开始走向世界。

  奖掖后学  发扬光大

  作为杭州市中医院终身学术导师、院最高学术委员会主任导师,现如今,年近耄耋的何嘉琳仍坚持每周两天出诊,每次7点开始门诊,并坚持参加妇科病房疑难病的会诊。她认为,中医药事业要发展,就要传承,而这不仅需要传承医术之“精”,更需要传承医道之“诚”。

  自2003年被遴选为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起,何嘉琳便将工作重心渐渐放到了栽桃育李上。她对弟子的要求有三点:真正热爱中医、勤奋肯学、有悟性。至于姓不姓何,不是问题。因此,她的学生不囿于本姓、本院、本省,而是桃李满天下。其中十余人已被遴选为国家、省、市、县级名中医,大部分学生在各自领域有所建树,成为当地的中医名家。

  目前,传承工作室的老中青人才梯队合理,杭州市中医院妇科也已形成一支热爱中医、术业精湛、口碑优良的何氏流派传承团队。这个队伍团结奋进,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为国内学术流派传承队伍中的佼佼者,被同行称誉。

  缘起父辈  主动担当

  70年前,何嘉琳的父亲何少山——全国国家级名老中医、江南“何氏妇科”第三代传人,积极响应号召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杭州第一批农工党党员。“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要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何嘉琳始终不曾忘记父亲对她的殷切嘱咐。

  父亲对医疗事业的忠诚和对人民群众的大爱,一直影响着何嘉琳。1985年,何嘉琳跟随父亲步伐,成为一名农工党党员,90年代初,何嘉琳当选为农工党杭州市中医院支部主委。她积极组织支部成员坚持每年开展下乡义诊活动,为偏远山区的人们带去优质医疗资源。现在,何嘉琳仍然倾力支持支部对新疆阿克苏、贵州黔东、浙江永康等地中医院开展的帮扶计划,助力提升当地的医疗服务水平。

  医者,生而为人,生而为众人。悬壶济世,医者仁心,何嘉琳表示,她将为之奋斗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