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杭州湾港区纳入《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

  □农工党宁波市委会

  近年来,我省扎实推进实施“一带一路”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坚持把“大湾区”打造成为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的主载体和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领航地。宁波前湾新区地处“一湾引领”的环杭州湾经济区,是我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先头部队”,产业发展动力强劲,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宁波北部的杭州湾沿岸港口规划和建设滞后,区域要素流动主要依赖公路,道路交通拥堵、物流成本过高、企业产品竞争优势受损、区域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等问题日益显现。建议宁波湾南岸谋划建设杭州湾港区,切实发挥港口“硬核”作用,全力打通海上运输“大动脉”,加快释放前湾新区及周边地区沿海土地资源的潜能,完善公铁江海多式联运的物流体系,缓解宁波舟山港局部高峰路段拥堵压力,提升前湾新区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带动浙北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能力。

  谋划新建杭州湾港区的

  重大意义

  “十四五”时期是我省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期,是全省大力实施大湾区建设行动纲要的加速期。谋划新建港口是提升宁波北部区域物流通行能力的迫切需要,是增强甬舟陆海区域协调能力的主要路径和加快打造世界级一流大湾区的重要支撑,对于全省抢抓战略叠加机遇、打造发展引擎、完善双循环通道具有重要意义。

  谋划新建杭州湾港区的

  基本设想

  根据对宁波慈溪、舟山岱山海岸线自然条件与建港条件的梳理,建议将慈溪郑家浦—淞浦十塘闸段作为陆域岸线,结合岱山七姊八妹列岛岛群进行重点研究。

  (一)港区选址。七姊八妹列岛海域为杭州湾南岸唯一的天然深水岸线资源,因此考虑在此规划杭州湾港区。七姊八妹列岛海域现属于舟山市岱山县管辖,距舟山本岛相对较远,实际靠近宁波北部海域,距慈溪海黄山附近海塘约8km。列岛各岛屿按涨落潮流方向基本呈两个岛链形式排列,由于岛链导流作用,在两个岛链之间形成水深在-10m左右,最深可达30~40m的深水区域,并与舟山岛西北部深水区相连,与外海相通。利用七姊八妹列岛附近的深水区建设大型码头,并建设引桥与大陆海岸相连,是杭州湾南岸规划建设通海大型码头的有效途径。

  (二)港区定位。结合宁波前湾新区和舟山大小渔山等周边主要腹地产业布局及临港工业发展现状与规划,新建综合性港区,可承接宁波舟山港核心区域局部港口功能优化疏解,完善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空间布局。重点发展大宗原材料、能源进口与主要工业产品出口,并成为连接舟山与大陆滚装运输的主要物流节点。 

  (三)水陆总体布置建议方案。鉴于水深等建港条件以及后方产业布局特点,并考虑到大宗原材料及能源进口的需要,现阶段港区设计到港船型,近期以3000~10000吨级为主,远期预留至35000~50000吨级。建议考虑采用F字型布置型式,二线码头布置若干3000~5000吨级码头,一线码头布置若干3.5~5万吨级泊位(一二线码头均位于舟山海域范围)。为节省投资,可考虑仅布置1座引桥,码头接岸采用引堤改造(丁坝)+新建透空式引桥的方案,引堤段考虑在现有高背浦十塘闸北侧已建有抛石丁坝基础上进行改造,以满足车辆通行要求。

  初步设想选划南起八塘,北至十塘、西起郑徐水库,东至淞浦约21.5km2土地作为港区及配套港口物流用地,东西长约11km,南北纵深长约2.2km。除布置必要的堆场、仓库、生产、生活辅助区以及交通路网以外,并适当考虑临港工业、港口物流等相关产业布局功能。

  有关工作建议

  抓紧港区的规划衔接。杭州湾港区陆域位于宁波,海域位于舟山,建议由省交通厅牵头谋划港区规划方案,明确杭州湾港区的区域选址、功能定位、设计规模等,并纳入到《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 

  加大港区建设的协调力度。由省里进行统筹协调宁波舟山两地,统一思想,共同开发。同时,加强与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等国家部委的沟通,积极争取国家层面支持;并加强与上海等地区的沟通联系,在立足区域发展的前提下,确立体现区域特色的差异化功能定位。

  加快港区建设的推进节奏。建议由省发改委牵头,联合省资规厅、省交通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海港集团等相关部门单位力量,对港区建设开展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明确技术路线和建设路线,明确建设资金筹集和港区运行模式等关键事项,力争“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早日释放环湾区域的综合交通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