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帝室与绍兴

  ⦾史海钩沉 □陈宝国

  靖康之变后,宋室南渡,宋高宗赵构一路南逃,颠沛流离,几经辗转最后定都杭州,两浙成为拱卫京师的重地。除了京师临安府(杭州)外,浙东首善之地绍兴在南宋地位十分重要,对赵宋帝室而言意义尤其特别。

  绍兴给了艰难困苦中的宋高宗庇护和希望。绍兴地理位置优越,西与杭州距离仅百里左右,一日夜舟车可达,而且从绍兴到明州(宁波)便可直接入海躲避金兵锋芒。建炎三年末、四年初,“兀朮犯临安府,守臣康允之弃城走,钱塘县令朱跸死之”,宋高宗便从绍兴出发往宁波出港航海避兵,“帝乘楼船次定海县”“移幸温、台”“泊温州港口”,在浙江沿海漂泊数十日。等金人退兵后,宋高宗又从海路返宁波,再从陆路回绍兴。根据《宋史·高宗本纪》记载,南宋初年宋高宗两次长时间驻跸绍兴,共计1年8个月左右。绍兴除了是一个安全的避难所,同时也给了宋高宗一个赵宋王朝美好未来的希望。建炎四年(1130),宋高宗驻跸越州,取“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之意,下诏从建炎五年正月起改元绍兴。“(绍兴元年)冬十月己丑,升越州为绍兴府”,一个府以在位皇帝的年号为名,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足见宋高宗对绍兴的重视和对赵宋江山的美好祝愿。

  绍兴是南宋两位皇帝的龙兴之地。宋王朝南渡后,赵宋宗室多住在绍兴,这些宗室中还产生了两名皇帝。南宋在位40年的宋理宗赵昀(1205~1264),是南宋的第五位皇帝,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宋史·理宗本纪》:“讳昀,太祖十世孙。父希瓐,追封荣王,家于绍兴府山阴县,母全氏。以开禧元年正月癸亥生于邑中虹桥里第。”宋理宗出生在绍兴山阴虹桥里,是宗室赵匡胤之子赵德昭的九世孙。宋度宗赵禥(1240~1274)是宗室荣王赵与芮之子,宋理宗没有儿子,收其为养子,1264年10月继位。《宋史·度宗本纪》:“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讳禥,太祖十一世孙。父嗣荣王与芮,理宗母弟也。嘉熙四年四月九日生于绍兴府荣邸。”宋度宗也是土生土长的绍兴人。

  绍兴还是南宋诸帝陵寝所在地。在古代,皇帝陵寝制度十分讲究,皇帝陵寝所在地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往往十分崇高。《宋史·徽宗本纪》:“绍兴五年四月甲子,崩于五国城,年五十有四……十二年八月乙酉,梓宫还临安。十月丙寅,权欑于永佑陵。”《宋史·高宗本纪》:“冬十月乙丑,始听中外用乐。丙寅,权欑徽宗皇帝及显肃皇后于会稽永固陵,懿节皇后祔。”宋徽宗永佑陵初名永固陵,是南宋在绍兴建设的第一个帝陵。此后,宋高宗永思陵、宋孝宗永阜陵、宋光宗永崇陵、宋宁宗永茂陵、宋理宗永穆陵、宋度宗永绍陵等著名的南宋六帝陵寝均建在绍兴永佑陵附近。古人事死如生,对死者的身后安葬之所往往十分讲究,尤其帝陵更是关系王朝盛衰的大事,选择陵寝所在都十分慎重。宋高宗选择在绍兴建立陵寝安葬宋徽宗,足见绍兴在帝室的重要地位,绍兴真乃赵宋帝王身之所葬、魂之所牵也。

  南宋帝室之重绍兴有目共睹,绍兴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地位也于南宋时期达到了极致。南宋初期著名大臣、文学家王十朋称赞绍兴府城“栋宇峥嵘,舟车傍午,壮百雉之巍垣,镇六州而开府”,著名爱国诗人、绍兴乡贤陆游更称“今天下巨镇,唯金陵与会稽耳,荆、扬、梁、益、潭、广,皆莫敢望也”。可见,南宋是绍兴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