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数字化应急物流体系,待完善!
![]() |
![]() |
□农工党浙江省委会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长江流域洪涝和地质灾害、台风恶劣天气等多种突发公共事件的暴发,对国家和区域应急管理体系带来重大考验。应急物流作为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应急救援的成效。反思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应急物流和物资保障方面暴露的一些问题,建议加快推进数字化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加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应急物资保障,协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危机,切实提升长三角跨区域现代治理能力。
问题
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有待完善。目前,应急物流尚无集中统一的职能部门管理,缺少机构从顶层进行统筹和规划,通常由发改、交通、商务、经信等部门协同完成,跨部门协作流程复杂,应急物流运转效率相对较低。同时,尚未建立跨区域统一的应急指挥系统,缺乏统一责任要求和统一运行标准,长三角跨区域统筹优化调度各类物流资源能力和应急物资共享不足。
一体化数字化应急物流平台有待构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长三角各省市由于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和信息交互机制,很难统筹掌握和整体调度抗疫物资信息,物流信息无法高效准确传递和共享,抗疫物资需求和运力信息不通,物资筹集渠道不畅,军地物流信息不畅。疫情初期,各地由于储备不足、供需信息不对称及信息沟通不畅等原因造成抗疫医疗物资极度紧缺。亟须在数字长三角的框架下构建统一的数字化应急物流平台,实现面向重大疫情等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信息共享、应急物资供需有效匹配。
物流企业数字化服务能力有待提升。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第三方物流企业是应急物流救援任务的主力军,疫情对物流企业提出了无人化、智能化和非接触化等新要求,倒逼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但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的数字化应用程度不高,配送效率低;应急物流链上下游企业及终端用户之间缺乏互联互通,无法实现对应急物资的优化调度和高效精准匹配。
应急物资的全流程透明化管控有待加强。应急物资具有使用时间紧、需求不确定、质量要求高等特殊性,对采购方(捐赠方)、承运方、管理机构(受赠方)等都要求信息公开透明,全程可追踪。同时,对部分医疗救护物资,在使用后可能产生的废弃医疗物资更需要进行专业化回收处置,建立透明可追溯的医废逆向物流体系极为必要。但目前,长三角各省市应急物资信息并未完全公开透明,区域内生产能力储备与布局、保管和运输能力及商业流通企业的储备等信息不畅。
建议
完善长三角应急物流管理和协调机制,构建数字化应急物流协同服务体系。一是成立长三角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物流领导小组,构建分区分层分级的应急物流预案和应急物资保障机制,统一指挥和协调长三角跨区域的应急物资保障和应急物流活动。二是长三角各省市成立应急物流指挥中心,由省市主管领导挂帅,发改委牵头,其他部门(如经信、商务、交通等部门)协同配合,行业协会和龙头物流企业参与,形成高效协同的组织体系,确保有序高效供给。三是建立和优化长三角多点联动的数字化应急物流体系,依托长三角国家物流枢纽,在长三角各省市“城市大脑”和智能交通系统的支撑下构建跨区域多点联动、统一调配的应急物流协同服务体系,建立保障应急物资供给的绿色通道。
建立长三角一体化的数字化应急物流平台。一是构建长三角“应急物流智慧大脑”,搭建面向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1+N”数字化应急物流平台体系。二是通过数字化应急物流平台对接国家、地方和军队的应急指挥系统,连接应急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和用户,整合需求、捐赠、供应、物流及信息服务资源和能力,实现供需的精准对接。三是对接智能交通系统实现应急物流车辆通行平台化管理、车辆通行证电子化办理,实现应急物流优化调度和过程实时监管,确保应急物资的及时供给。
大力推进长三角区域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一是从长三角层面出台推进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专项行动计划,通过优化政府服务,精准施策,统筹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及配套措施,全力推动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二是加快推进数字长三角建设,协同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基础设施保障。三是整合长三角各省市创新平台和人力资源,为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物流数字化技术、解决方案高效供给体系和高层次人才支撑。四是积极引导物流企业应用AI+智能物流技术、无人配送车等智能物流装备和科技在应急物流全过程的深入应用,提升物流企业数字化能力。
加快推动区块链在长三角数字化应急物流中的创新应用。一是大力推进区块链在应急物流各环节的应用,推进应急物资保障各环节信息上链,实现供需信息、指挥信息、物流信息和安全溯源信息在应急物流全过程实时透明。二是应用区块链实现本地化配送子系统和终端工具应用,在网络和市电中断条件下保障物资配送和属地发放管理,实现长三角区域间资源高效调拨和后期数据统一管理。三是基于区块链构建闭环的废弃医疗物资逆向物流系统,实现废弃医疗物资的即时统一回收及无害化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