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长”说

  委员会客厅是我省政协工作的一大特色亮点。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110家委员会客厅。一年来,各会客厅立足自身专业优势和特色特长,开展了灵活多样、富有成效的主题活动,达到了“一个委员”影响“一众人群”的乘数效应。下面,一起来听听其中部分“厅长”怎么说。

  以浙江大学为依托,集聚“最强大脑”

  杨华勇: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大学政协委员会客厅牵头委员

  2019年5月,浙江大学政协委员会客厅成立,由我担任牵头委员。

  高校历来是党外知识分子集聚地,浙江大学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具有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我们坚持“四个面向”,聚“人智”、汇“人力”、凝“人气”,积极打造高校政协委员履职尽责的新平台。

  在主题选择上,我们坚持在时效性上下功夫。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会客厅迅速响应,直击热点、难点、焦点,举办“后疫情时代的机遇和挑战”主题活动,请委员发声,为疫情防控聚共识献良策。来自医卫、金融、管理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委员围绕主题作了“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管理:如何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疫情下的世界和中国”“科学战疫,共护企业生命线”等发言,与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这场活动报名火爆,数百个名额早早被抢空。我们还开通了网上直播,两个多小时的活动,线上线下互动热烈,共有1.1万余人次点赞。

  在会客厅建设中,我们坚持在发挥影响力上下功夫。去年9月,我们围绕“服务‘重要窗口’建设之打通知识产权‘最后一公里’”主题开展活动,邀请来自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等多位业内大咖参加活动。

  我们坚持在成果转化落实上下功夫。在会客厅首次活动中,我提出要注重原始创新,高品质地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近期,浙江大学机械学院建设的高端装备研究院在余杭正式投入运营,进一步解决我国关键工业领域“卡脖子”问题,这也是落实会客厅建议的一个实际行动。华中生委员开展的“疫情围城·科技到家”系列直播课培训和免见面全在线科技创新服务,帮助一万多家中小企业“云复工”,有力彰显了会客厅的功能和影响。

  通过一系列探索,我们会客厅依托一流大学的优势,聚集“最强大脑”,推动高等教育为“重要窗口”建设聚共识、汇智慧,努力成为我省政协委员会客厅“百花园”中一朵耀眼的鲜花。

  本报记者 郭舒韵 整理

  打造“知产协商智库”,为创新保驾护航

  陈志君:

  省政协委员、宁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政协委员会客厅牵头委员

  宁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政协委员会客厅由我和宁波市政协委员李仲岐共同牵头。

  宁波是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51家,居全国第一。近年来,宁波聚焦创业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逐渐加大司法保护力度。

  委员会客厅如何在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中有所作为?为深入了解企业法治需求,去年我们邀请宁波女企业家代表走进会客厅,开展以“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为主题的互动交流,得到了女企业家的一致好评。

  学习不仅是提高法官知识产权审判水平的必由之路,也是企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需要。于是,会客厅的“知产崇学课堂”应运而生。第一讲,我们邀请了浙江高院和宁波中院的资深法官,为10余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代表,解读知识产权方面的新法律、新政策、新规定。宁波市、鄞州区政协委员,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近百人参加,扩大了会客厅的开放度和影响面。

  我们邀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资深教授、前校长吴汉东等五名知识产权法学大咖走进会客厅,聘请他们为会客厅首批智库专家,为会客厅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作为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吴汉东教授说,要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为宁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政协委员会客厅的建设贡献思想和智慧。

  自会客厅创建以来,我们积极加强与其他委员会客厅以及全国各知识产权审判组织之间的互学互鉴、互联互动,力求把会客厅打造成为“知产联谊之家”。去年11月,我带领会客厅团队成员、宁波知识产权法庭全体法官,通过“云端”方式参加浙江大学政协委员会客厅“服务‘重要窗口’建设之打通知识产权‘最后一公里’”主题活动。会后,我组织大家开展座谈交流,结合行业特点及司法保护实践畅谈知识产权保护中的痛点、热点、难点,为如何实现知识产权保护更多“从0到1”的突破建言献策。

  2021年,我们将筑牢“知产护航基地”,打造“知产协商智库”,切实搭建起高质量常态化履职平台,为创新凝聚共识、为创新建言献策、为创新保驾护航。

  本报记者 蒋蕊瑶 整理

  奔跑吧,新生代企业家

  吴淑英:

  省政协委员、湖州新生代企业家政协委员会客厅牵头委员

  湖州新生代企业家政协委员会客厅由我和市政协委员陈忠、薛锋等7名政协委员共同组成,目前联系全市187名新生代企业家,这其中有省政协委员1名,市政协委员19名,区县政协委员13名。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湖州早已将绿色作为经济发展的底色。2020年,我们以党建引领、绿色发展、蓝色梦想凸显会客厅活动“红、绿、蓝”色彩,让底色更加鲜明,活动更具特色。

  坚定信仰之 “红”。学习贯彻中央和各级党委重要会议精神,是委员会客厅每次活动的固定内容。去年8月7日,会客厅以“学习贯彻市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充分发挥湖州新生代企业家在建设‘重要窗口’中的作用”为主题开展活动,邀请湖州市政协主席杨建新作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之后,会客厅马上开展主题活动“听党话、跟党走,争当‘重要窗口’示范样本的践行者”,邀请有关专家作宣讲,让新生代企业家们更加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与信仰。

  服务发展之“绿”。2020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15周年。我们始终将“绿色”作为会客厅最鲜明的底色。去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考察时,对湖州提出“顺势而为、乘胜前进”的指示要求。4月26日,我们开展主题活动“乘势而为 乘胜前进 促进民营经济绿色发展”。与会企业家和委员们深入交流之后,共同发起倡议:画好生态文明“同心圆”,跑好绿色发展“接力赛”,担好环境保护“新使命”,绿色发展我是行动者。这份《绿色发展倡议书》上签下的每一个名字背后,是湖州市民营企业家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庄严承诺。

  去年8月26日,会客厅活动走出会场,围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争当绿色发展排头兵”,组织近50名政协委员、新生代企业家走进国家级绿色工厂——浙江久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详细了解企业践行绿色发展之路的经验做法,更加坚定了绿色发展的使命。目前,已有13位新生代企业家开始参与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的申请创建工作。

  助力梦想之“蓝”。我们还积极整合委员会客厅资源,推进产学研合作和技术成果转化,助力企业和人才营造创业蓝海。去年12月,省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特色班会”开进我们会客厅,20余名企业家在省政协委员、省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会长宗馥莉的带领下,与湖州市新生代企业家、政协委员开展互动交流活动,通过吴兴区、南浔区、南太湖新区有针对性的推介,以及多地企业家的互动交流,大家表示将进一步抓住发展机遇,以奔跑者的姿态跑出激情、跑出加速度。

  临近岁末,会客厅又以“科技‘走亲’,牵手人才‘联姻’”为主题开展活动,邀请了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6位行业专家、教授,走进长三角人才服务中心,针对电网输送与储能、电机、环保等领域的先进制造技术,与湖州新生代企业家进行交流分享,相互碰撞思维,进一步开拓了大家的视野。

  站在“十四五”新征程的起点上,我们会客厅将继续奋力奔跑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路上,建言资政,凝聚共识,不断书写履职新篇章。

  本报记者 张丹丹

  通讯员 赵勤学 朱平良 费瑾瑜 整理

  植根西湖大学,精准服务高层次人才

  朱晓芸:

  省政协委员、西湖大学政协委员会客厅牵头委员

  2020年7月,西湖大学政协委员会客厅正式授牌成立,由我和浙江音乐学院教授杜如松共同组成,致力于服务两校及周边高层次人才的沟通联系、思想引领、咨政服务等。

  会客厅“开张”以后,我们紧密结合实际,发挥高层次人才集聚、智力成果密集的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积极形成“人才有所呼、委员有所应、政协有所动”的良性互动。

  西湖大学是一所由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高校,集聚一流师资、打造一流学科、培育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西湖大学政协委员会客厅植根于这所新中国第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学,为校内外高层次人才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

  会客厅首场活动邀请了来自西湖大学不同学院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以“新形势下社会力量办学的实践和探索”为题展开座谈交流。与会人员围绕人才引培、科研发展、配套保障等各抒己见,为新型研究型高校稳序健康发展建言献策。

  我们以会客厅为平台和载体,聚焦社会发展的焦点热点话题,开展对话交流。2020年11月,会客厅联合台州健康产业政协委员会客厅、台州留学归国人员政协委员会客厅共同举办活动,近百位青年企业家齐聚西湖大学,围绕“科学技术如何转化成生产力”开展交流研讨。

  活动中,学校有关领导介绍了西湖大学在科技成果转化上的阶段性成果及经验,青年企业家们交流收获了新思路、新方法,为实现新科技和新经济的互益互补提供好的经验和建议。当天,3万多人在线打卡@西湖大学。

  会客厅致力于加强同周边院校的交流合作,促进资源融通,实现共建共享。会客厅的第二场活动,举办了以“鉴国乐魅力,共话科艺之美”为主题的扬琴专场音乐会,以国乐艺术呈现的方式,展现科艺融合之美。

  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创新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趋势导向。委员会客厅的活动架起西湖大学、浙江音乐学院沟通交流的桥梁,也架起了科技与文化融合、创新发展的通道。

  2021年,西湖大学政协委员会客厅将继续针对高层次人才关切的热点焦点问题,开展各类专题座谈、研讨、沙龙,推动人才在科研创新、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本报记者 蒋蕊瑶 整理

  乌镇小桥流水间,打响会客厅“云”品牌

  施如玉:

  桐乡市政协副主席、乌镇互联网政协委员会客厅牵头委员

  乌镇互联网政协委员会客厅由我和嘉兴市政协常委马云娟共同牵头。

  我们的会客厅建设立足“互联网+”产业创新创业的集聚地优势,突出“互联网”特色,以“线上+线下”形式,积极开展“云会客”“云推荐”“云招聘”活动,拓展工作手臂,延伸履职触角,助推桐乡数字产业新业态和行业合作的孵化与催生,不断扩大委员会客厅的影响力。

  我们突出大团结大联合,努力把全市从事“互联网+”产业的创业创新人才紧密团结起来。开展专题调研,《关于打造乌镇特色会展高地的建议》调研报告获评嘉兴市社科联2020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一类课题;发挥专业优势,借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发展论坛的东风,邀请业界翘楚——新华三集团副总裁王小鲁与政协委员、桐乡市网络界人士联谊会会员以及乌镇互联网企业代表进行交流互动,畅谈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新未来。

  我们利用互联网特色,打响“云”品牌,为“数字桐乡”建设添砖加瓦。协助有关部门,开展“智汇全球·追梦乌镇”“云路演”活动,云集了22个优质项目。举办“云推荐”,为提振消费信心,联合乌镇镇政府等,携手腾讯共同举办“初夏江南·云游乌镇”网上直播活动,当日累计观看直播人数超290万,点赞数超24万。谋划“云招聘”,针对受疫情影响青年就业难、企业留才难等问题,举办“后浪云集,才聚桐乡”助力青年创业就业专场活动,为企事业单位和青年求职者创造“对接”机会,活动推出500多个岗位,引来89.1万网友围观。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我们积极助力抗疫复工,发出倡议,捐款捐物;走访桐乡市桐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着力解决企业在防疫复工中的困难问题;同时,撰写社情民意信息23篇,一些意见建议已落地见效。

  2021年,乌镇互联网政协委员会客厅将继续立足“四个新”的定位,建言资政,聚能发展,合力书写“重要窗口”最精彩板块的桐乡篇章。

  本报记者 周霜 整理

  (更多“厅长说”详见“浙江政协同心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