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新中国成立的重要文献
——两代珍藏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重要文献》
金锡逊
![]() |
金锡逊
这本封面泛黄的小册子,封面的书题上方从右到左,有隐隐的玉白色繁体美术字,那字较大:“新华时事丛刊”。中间三行红色书题,从右往左,也是繁体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重要文献》。内页全书都是繁体字。书的扉页上还印着“编辑者、发行者:新华书店。1949年10月初版。1949年11月再版。基本定价2元。”原来这是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后、新中国开国大典举行后就印的啊。
我独自静思默坐,手里捧着这本书。虽然全书只有82页,却寄托着全中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热切期望,每字一言九鼎。
这本书是父亲的遗物。抗战后,父亲带着母亲和5岁的我从武汉到舟山。母亲去世后,父亲又带着8岁的我到镇海,由三叔、三婶帮着抚养我。1949年我9岁,镇海县城解放。我20岁出头那年,孤单的父亲去世,全部遗产,除了一件破长袍,就剩这本书了。从此它伴我一生,直至我今日宁静的晚年。
这本重要文献的全部内容可以从目录中看出来。如果必须要说出最重要的条目,那只好说就是第一和第四两部分——就是毛主席的开幕词和《共同纲领》了。
目录全部题为:
一.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五.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名单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委员名单
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
八.中华人民共和国朱德副主席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闭幕典礼上的闭幕词
附录: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名单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名单
现在,我似乎仍能听见父亲和邻居阿达叔在堂前门口方桌上翻着这本文献,谈论毛主席的开幕词、《共同纲领》中的内容,和附录中他俩熟知的著名人物。父亲还在插页背面空白处用圆润的毛笔小楷摘了些名单,我第一次听说地质学家李四光的名字就是在父亲圆润的毛笔小楷中。这细细的毛笔字透露出一个普通贫民对新中国的喜悦憧憬。
第一届政协会议是一个团结的大会。毛主席在开幕词中说:“我们的会议包括六百多位代表,代表着全中国所有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和国外华侨。这就指明,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
毛主席谈到新中国的成立使我们中国人民有了应有的历史地位和世界地位,他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包括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内。我们的先人指示我们,叫我们完成他们的遗志。我们现在是这样做了。”
毛主席早就谈到经济建设问题。他说:“全国规模的经济建设工作业已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的极好条件是有四万万七千五百万的人口和九百五十九万七千方公里的国土。”
毛主席早就谈到文化建设问题:“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
毛主席早就料到新中国的成立会遭到国内外反动派怎样的反应,他说:“让那些内外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罢,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罢,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除序言外,分为总纲、政权机关、军事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共七章六十条。
它肯定了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宣告了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统治的结束和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建立,规定了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
它确认“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
它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为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宣布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没收官僚资本,进行土地改革;并且规定了新中国的各项基本政策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由于它是由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因此,尽管它还不是一部正式的宪法,但不管从内容上还是从法律效力上看都具有国家宪法的特征,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它是建国初期团结全国人民共同前进的政治基础和战斗纲领,对于巩固人民政权,加强革命法制,维护人民民主权利,以及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方面起着指导作用。
它的许多基本原则在制定1954年宪法时都得到了确认和进一步发展,因而在我国宪政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1949年秋,中国人民经过了—百多年的英勇奋斗,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人民革命的胜利。
革命胜利后将要建立—个什么样的国家,如何把革命胜利的成果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并且规定建国后的大政方针,作为全国人民共同遵循的准则,以便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把革命和建设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这就迫切需要制定—部具有根本法性质的文件。但在当时大陆还未全部解放,战争尚在进行;社会秩序还不够安定;遭受长期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尚未恢复;人民群众的组织程度和觉悟程度尚未达到应有的水平,制定这样一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显然太重要了。
70多年后,重新翻翻这本只有82页的开国文献,捧在手中沉甸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