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纳政协委员提案建议
鹿城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
朱婳婧
![]() |
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鹿城区推出“禾苗计划”。 |
□通讯员 朱婳婧
近年来,我省持续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鹿城区政协委员林玲提交提案,对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出建议。提案办理单位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等采纳建议、作出答复。
建议:
采取强制约束手段。健全从分类投放到终端处理全过程的强制约束措施和监督机制,提高违规成本;细化分类流程,明确“不分类、不收运”的倒逼机制,逐步形成人人皆知、人人皆守的规矩;利用经济管理手段,采取计量收费、分类计价等阶梯式生活垃圾收费措施,引导居民减少垃圾产量;强化执法监督,对分类效果不好或不进行分类的行为主体予以处罚;建立对混装混运行为的举报奖励机制,杜绝混装混运现象发生;同时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信用管理体系,对失信主体采取惩戒措施,形成规范的制度约束和道德自觉,保障垃圾分类有序推广实施。
建立闭环运行体系。在源头完善分类模式,配备能帮助识别分类正确与否的智能收集容器,培养居民正确分类技能,同时对未交付的商品房、安置房,强制安装食物垃圾处理器,提倡有条件的既有住宅分批安装;收运时,使用统一标识的密闭专车,布设公交式收运点,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实现从垃圾车装卸料、垃圾压缩到转运装车等整个收运过程的数字化管理;在末端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建设兼具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功能的交投点和中转站,推进可回收物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无缝衔接。积极做好垃圾处理工艺研发,保障易腐垃圾的生物资源化利用和有害垃圾处理,确保垃圾分类持续运行。
强化宣传推广力度。垃圾分类能否实施,关键在分类投放的落实,但参与主体的缺位和居民长期养成的混投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因此要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引导居民掌握分类标准,提高分类自觉性;积极组建义工队伍担当垃圾分类指导员和督导员,把居民的认知变成行动;将垃圾分类纳入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使垃圾分类深入人心并成为每个人的行为习惯。
答复:
加强监督力度,打造强制约束机制。严格依照考核办法进行月度考核,实行一日一查、一周一汇总、一月一通报,将考核结果进行排名通报,将排名结果与经费相挂钩,落实奖惩机制,确保各乡镇(街道)高效主动完成各项任务。鼓励市民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对违规违法行为进行举报,利用大巡查、百日攻坚等活动对垃圾分类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将小区、公共机构及公共场所的垃圾分类考核以红黑榜形式通过媒体公布,形成比超追赶的态势。
建立闭环运行系统。进一步改造提升垃圾转运站,实行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分类错时倾倒。推进可回收物回收体系建设,在五马街道广信大厦等地开展智能回收试点工作,已经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公司等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已经建成再生资源回收网点一批。通过定时定点和预约两种模式,及时收运处置有害垃圾。结合小区试点智能回收体系,建立垃圾分类积分商城,加快垃圾分类智能化与市场化进程。推进“高层撤桶”“撤桶并点”,在小区楼道逐步撤垃圾桶,对多余的投放点进行合并与统一建设。推进“以桶换桶”,实现对应垃圾分类清运。
营造浓厚宣教氛围。组建垃圾分类“时尚推手”宣讲团,团员活跃在全区垃圾分类宣教“八进”行动中,受到群众的欢迎,宣教效果好。面向教育、针对学校、适合学生推进“禾苗计划”,使之成为垃圾分类“利当代、谋长远、赢未来”的关键举措。上线运行“鹿城区垃圾分类”微信公众号,以智能互联的方式向公众进行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