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读童禅福《走进新时代的乡村振兴道路——中国“三农”调查》有感

  刘言素

  正值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时,我有幸读到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走进新时代的乡村振兴道路——中国“三农”调查》一书,颇有感触。这部30多万字的中国“三农”调查报告,几乎涵盖了东西南北中的中华大地,也几乎跨越了新中国近70年历史,提出了许多富有前瞻性的深刻思考,预示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美好前景。

  从现实来看,乡村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加大了乡村振兴的实施难度。作者童禅福先生可以说“跑”遍了大江南北,他不仅深入浙江滕头等村落,还赶往天津、河南、河北和江西等地的乡村调研,对刘庄、花园、郭家沟、王兰庄等8村1乡的集体经济兴旺之路做了全面考察,提出了“‘三农’问题的解决,应该建立以新集体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主义乡村新社区”的主张。这对探索因地制宜的乡村振兴战略模式, 对有效推动区域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践行价值。

  从实践来看,特色定位、差异化发展是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力量源泉。改革起始于乡村,还须重回乡村。童禅福先生如实记述了8村1乡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所走过的道路与变迁,记载了他们坚定走新型集体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乡村共同富裕道路的历程。在这些乡村中,村民能够共享村集体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效益与成果,同时,也都自觉参与到乡村自治与管理之中,这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也是新形势下的一种制度创新。

  近年来,我所供职的泰顺县三魁镇,基于镇情村情实际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与《走进新时代的乡村振兴道路——中国“三农”调查》中的观点、“概念”不谋而合。以三魁镇薛内村为例。该村位于县域西南部,下辖9个自然村,面积约2.3平方千米,共有222户741人,其中低收入农户60户198人。2010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730元,是全省扶贫重点村之一。为改变该村贫困局面,推动富民强村,在镇党委的指引下,该村于2011年成立了温州瑞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由在外泰商注资,全体村民以地入股,共同开发经营全村资源要素,共同享受企业化运营带来的生产效益,初步构建了“泰商引领、覆盖全村”的薛内村-瑞雪公司村企合一的“瑞雪模式”。经过短短3年时间的发展,瑞雪公司资产从1200多万元猛增至4564万元,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至12600元,三年翻了一番多,比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9158元高出37%。这不仅解决了全村300多个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而且已开始辐射带动周边镇村农户,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为可贵的是,“瑞雪模式”创新实践了“泰商+公司+集体+农户”“四位一体”的新型农业合作体系,为欠发达山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增加集体收入、促进农民增收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该书中那些具有前瞻性、实证性的观点,不是在办公室能凭空想出来的,这是作为一名全国先进工作者和曾获得首届“范长江新闻奖”提名奖的老记者,童禅福先生用“把基层跑遍、跑深、跑透”的“三跑”调研精神跑出来的。这位73岁的老党员关注“三农”50多年,始终在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破题寻路”,这本书,正是他一直以来对“三农问题”深度观察和思考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