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看纸”还是“看屏”,都是阅读的正确打开方式

  □涵今

  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纸质阅读率增长有所放缓,整体阅读人群却在持续增加,这是为什么?原因很简单,有很多人是通过其他方式在阅读。如今,阅读已不仅仅是打开一本书,随着网络和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人们寻求知识、获得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捧书阅读变成了“云阅读”,随时随地打开手机或电子阅读器,“万卷书”触手可及……

  其实,无论是翻阅书本还是线上阅读,都是阅读的打开方式,都能使人充实和愉悦。很多省市调查居民阅读状况,早已将电子书阅读量与纸质图书阅读量合并在一起进行统计了。

  纸质阅读率增长有放缓的趋势,这不仅源于阅读氛围的缺失,也是现实社会的真实写照。想想看,社会竞争那么激烈,从早忙到晚,有多少人还有心思坐下来静静读书,甚至经常专门跑到图书馆去读书?而唾手可得的新媒体阅读,则相对方便得多。

  对于新媒体阅读,著名作家王蒙的一番评述耐人寻味。他说,现在安心专心阅读的人越来越少了,一方面是,信息技术的进步使阅读海量化、便捷化、快餐化、廉价化、普泛化、游戏化、大众化、互动化、民主化、无目标化、表层化、浅薄化、段子化、微博化、小品化、起哄化、闹闹化、非经典化、非思想化、非理性化、非研究化、非郑重化、易受影响化;一方面是培养出一批什么都知道、什么都只知道一点点、自以为是、万事通、万事松、出口成脏、信口开河、不负责任的微博一代、段子一代、小品一代、手机一代。“我不希望中国回到孔子孟子的时代,我也不希望中国进入十三亿华人躺在比尔·盖茨与乔布斯怀里看微博与段子的时代。”

  的确,新媒体阅读存在一些弊端,尤其是快餐化、消遣化、功利化倾向比较严重,但这些弊端及倾向,毕竟只是少数,既不代表全民阅读的整体情况,也不影响全民阅读的深入推广。只要社会各方面因势利导,将微阅读、浅阅读和深阅读相结合,一定能让新媒体阅读焕发出像传统纸质阅读一样的魅力。

  所以,全民阅读的重点在“读”“读什么”,而非“怎么读”。读,哪怕是微阅读、浅阅读,总比不读强。读,就有了开端,就有了兴趣,也就会有收获。一边是不想进行纸质阅读,或没时间进行纸质阅读,一边是随时能进行数字阅读,你说哪一种更符合“全民阅读”的本意呢? 

  更何况,现在好多新媒体也不是单纯提供消遣化、快餐化的信息。比如,许多名著小说、社科书籍等,都可以通过新媒体进行阅读,不少网络公司还跟传统文学作家签约,购买传统文学版权,把他们的书转化成电子书,让大家来阅读。有业内人士预测,随着5G技术落地、虚拟技术提升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数字化阅读将向智慧化方向发展。未来的数字阅读,有了人文力量与科技力量的支撑,必将拥有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