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叶子”成为共富“金叶子”
龙游政协又进茶乡
![]() |
联谊报讯 漫步葱翠茶园,轻捻一叶茶绿,品味悠远茶韵……从一株古茶树到四千亩生态茶园,作为龙游黄茶的发源地,罗家乡正阔步走在以茶兴业、以茶促旅、以茶富民的大道上。
茶垄间跃动的产业发展活力,离不开县政协多年来的靶向助力。
2022年,县政协深入罗家乡走访调研“共富茶园”建设情况,梳理形成“茶农的十大期盼”,助力推行“茶园认养”模式;2023年和2024年,县政协紧盯黄茶产业发展群策群力、牵线搭桥,促成“数字化茶园”“黄茶仓库”等项目落地。
如今,茶农的心中有了更多期盼——持续拓展黄茶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释放更大经济价值。
聚焦茶农殷切期盼,县政协日前又一次深入罗家乡调研,并举行“龙游黄茶手工炒制‘一招鲜’大家谈”专题协商会,政协委员、茶企和茶农代表等从产业特色、文化内涵、研学线路等方面踊跃建言,为茶乡发展注入活力。
“研学提质,模式创新很重要。”县政协委员、龙珠电商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寒梅建议,以实践体验为引擎,整合资源打造“茶文化深度研学”“沉浸式古法制茶工坊”等特色IP,构建可持续运营体系。
“要从‘分散经营’迈向‘集约发展’。”县政协委员、县黄茶研发中心主任朱建红提出,依托龙头企业整合资源,统一标准、做强品牌,提升产业发展效益。
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杜文忠认为,要健全完善专项扶持政策,积极组织茶农参加技术培训和产销对接活动,合力突破产业发展瓶颈。
县政协委员、罗家乡党委副书记洪露希望茶企敢闯新路,善用培训、直播等多元路径,做优品质、打响品牌,推动黄茶产业行稳致远。
茶农代表缪述钢表示,要通过技艺授习、文化推广等方式,激发传统制茶工艺活力,切实促进茶文化传承发展。
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对大家提出的意见建议一一现场回应。
县政协副主席钱焱艳表示,要充分发挥政协优势作用,扎实助推产业融合、平台优化、品质监管,持续擦亮龙游黄茶品牌,赋能全产业链发展,让“绿叶子”成为共富“金叶子”。
通讯员 李玲 陈昕
本报记者 何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