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献策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联谊报北京专电(特派记者 郭舒韵)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稳外贸稳外资。中国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不仅实现了自身新发展,也为全球发展带来新机遇、新动能。

  全国政协会议期间,住浙全国政协委员积极围绕“开放”话题展开热议。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需要大量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全国政协委员、民建省委会副主委、浙江财经大学副校长郑亚莉说,许多企业在拓展海外市场时遭遇挫折,并非能力不足,而是对目标国家的政治人文、法律体系缺乏深度认知,亟需更多精专业、懂外语、融文化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通过区域国别学学科的建设,能够培养更多“国别通”“区域通”“领域通”人才,服务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郑亚莉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区域国别研究的政策支持和人才培育力度,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成立相关研究中心,开设专业课程,并加强跨学科研究团队的建设,以吸引和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与跨文化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她希望建立区域国别研究机构与政府部门、企业之间的常态化协作机制,加速研究成果向实际应用的转化。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推动下,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正经历深刻变革,民营企业“走出去”面临新挑战,蕴含新机遇。

  全国政协委员、省工商联主席、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近年来带领企业积极推进全球区域化、本土化战略,在海外建立研发中心、营销网点、制造基地等。他表示,在数字变革、能源转型时代大潮中,要紧抓机遇,加速融入国家战略,主动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以开放格局为底色,在破局与立势中开辟发展新路径。“浙商企业要主动把握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时代机遇,积极参与全球创新网络,围绕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等前沿领域构建数字化底座,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跃迁。”

  一部《遇见大运河》,让中国故事从中国大运河走向世界十大运河流经之处,全球巡演近300场的成功经历让全国政协委员、杭州歌剧舞剧院院长崔巍有了更多思考:“我希望通过艺术表达,将中国故事更好地呈现给世界。”

  崔巍建议,加强国际友好城市间的互动,通过在各自城市设立展示对方城市文化的平台空间,让两地人民更多了解友好城市的历史文化,促进彼此交流和文化的有效传播,增加更多可能性,高质量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