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走大街小巷,助解急难愁盼
——记民革党员叶习义
□通讯员 王洁 李海琳
在台州市椒江区,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至今仍穿梭于大街小巷,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他就是民革党员叶习义,被群众亲切地称呼为“老娘舅”。
在他的办公室里,墙上挂着密密麻麻的鲜红锦旗,上面题写着一句句发自群众内心的赞誉。几十年来,他始终秉持“民生无小事,一心为群众”的理念,充分发挥“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将“背靠背”与“面对面”调解相结合,对症下药,换位思考,把道理法理说明白,帮助群众分析利害关系,高效化解矛盾纠纷。
一张铁嘴遍椒江,终化干戈为玉帛。四五千人的小区产生工程质量纠纷,他毫不犹豫地帮助调解,协调地下室漏水、跑道返工等问题,动员开发商与业主签订调解协议,确保工程整改按时完成;自来水管漏水导致水费无法收回,他奔走2个月详细了解具体情况,耐心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冲突,最终促成双方结清历史账目,获得当事人的一致好评……
日常的调解工作,也是发现民生问题的“富矿”。叶习义积极反映民生热点难点问题,事关椒江百姓生活的“一桥一水”问题——椒江大桥与椒北饮水工程,在他的不断奔走和助推下成效明显。椒江大桥顺利建成,过江公交线路正式开通,过桥车辆单向收费、月票第四次减半收取等一一落地;新水厂的启用让椒北十几万群众终于喝上了洁净自来水。
关注看病难、帮助解决失土农民保险问题、改造提升农村公交候车亭……多年来,他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不断奔走呼吁。
作为民革党员,叶习义牵头建设章安街道民革同心·法治驿站,定期组织民革党员律师免费提供法律培训讲座、调解案例宣传、公益法律咨询等服务。“调解工作不仅是解决纠纷,更是帮助人们找回信任和和谐。”在叶习义的带领下,村级调解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更多的村级调解员逐渐掌握调解技巧,帮助挽回了许多破碎的家庭和经济损失,化解社会矛盾,助力和谐稳定。
“我想做基层群众的代言人。只要人民信任我,我还会一直做下去。”叶习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