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加油赋能
绍兴政协精深调研精准建言
郭舒韵 宋陶珂 钱哲祺
联谊报讯 近年来,绍兴作为我省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招引、转型升级等,持续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现有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相关企业2000余家,相关产品年产值近500亿元。
为助力绍兴在新能源产业赛道上加速前行,4月以来,市政协围绕“推动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组织政协委员、协商智库成员和有关企业、专家成立课题组,深入全市各县(市、区),走访有关企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在此基础上,近日,市政协召开专题协商会,市政协经济委主任钱增扬代表课题组建议,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车芯片产业,推动中小零部件企业专注行业细分领域提升市场占有率,加快向智能网联和新能源化转型,重点面向热管理控制、车用传感器等优势领域,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积极融入长三角新能源汽车4小时产业圈。
大家围绕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一系列富有前瞻性和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市政协委员、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锋建议,对产能规模、投资规模、供需关系等进行政策调控,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综合竞争力。
“大力开展补链延链强链行动!”市政协委员、市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处处长朱燕飞提出,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组建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联合会,定期组织召开平台企业推介会等。
“要走出去发展!”市政协委员、市工商联党组书记郑华希望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发挥作用,协同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共同参与制定行业标准,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海外服务体系,提升国际竞争力。
“目前生产车规级芯片缺乏统一的标准、权威的认证平台(机构)和咨询机构。”市政协协商智库成员、市委党校副教授田海燕建议,发挥研究院和大学作用,率先推出面向全国的相关平台。
市政协协商智库成员、滨海新区管委会党工委委员陈剑波认为,可依托龙头企业现有生产线和资源,通过政府、行业协会、高校和研究院四方合作,打造集研发、制造、测试于一体的模拟芯片创新中心,攻克关键共性技术。
市政协主席魏伟表示,要坚持创新引领、加速产业链延伸、加快产业集聚,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市政协将继续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积极建言献策,合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郭舒韵
通讯员 宋陶珂 钱哲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