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臻:淀粉世界的“魔法师”
周佳 董思婷
![]() |
![]() |
![]() |
□通讯员 周佳 本报记者 董思婷
“你们工作、生活中用的纸,都可能包含着我们的科技成果。”走进纸友科技生产车间,姚臻随手拿起一张白纸便侃侃而谈。
原来,我们日常吃的方便面、火锅丸子、午餐肉,用的纸巾、笔记本中,都加入了一种特殊的白色粉末——变性淀粉,而生产变性淀粉正是纸友科技的“拿手活”。
相比普通淀粉,变性淀粉是经过化学或者物理处理后的淀粉。在纸友车间里,姚臻指着一袋袋白色粉末和加工设备介绍:“入料口的这些白色粉末是生产原料,提取自玉米、马铃薯、木薯等农作物,通过对这些原淀粉进行深加工,改变分子结构,到出料口,就成了变性淀粉,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和抗老化能力。”
早在1985年,姚臻的父母就已经从事造纸化学品的研发工作,填补了当时国内变性淀粉领域研究与应用的空白。从小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姚臻对变性淀粉有种特殊的亲近感。
“纸友”意为造纸的朋友。纸友生产的淀粉属于纸张添加剂,可以提高纸张、纸板的各项物理指标。
如今,变性淀粉被广泛应用到了食品行业。比如,市场上的方便面大多是油炸方便面,加入变性淀粉后,吸油率大大下降,面条变得更加健康。同时,变性淀粉做成的面条在蒸煮过程中,能保持更好的弹性。
为了让变性淀粉更好地造福社会,纸友始终对自主创新孜孜以求。
作为一名女性科研工作者,姚臻以细致入微、勇于突破的工作态度,带领研发团队获得了多项发明专利和研究成果。她先后牵头参与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部级4项;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6项、国家级新产品1项、省级新产品3项,专利20项……
“科技创新不能停留在实验室,必须走向生产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姚臻主持的第一个项目“抗干扰型再生纸增强剂”,便是从飘扬的柳枝中获得灵感,通过分子设计大大提升再生纸的强度,使得10万吨产品可生产再生纸1000万吨。目前,该产品已应用于上亿吨纸和纸板,创造了上百亿元的经济社会效益。
纸友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中石化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校均有技术合作。通过科研与市场相辅相成、产学研深度融合,企业的科研成果实现了100%转化率,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
如今,纸友自主创新的关键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形成了年产40万吨的生产能力。作为国家造纸化学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纸友获评中国造纸行业最高荣誉“中华蔡伦奖”。
“近年来,我们进一步拓展抗性淀粉等功能性健康产品,围绕可降解材料进行变性淀粉的研究,助力各行各业绿色发展。”姚臻说。
长期奋战于科研一线的同时,姚臻积极履行一名政协委员的责任与义务。她始终热爱、关心支持妇女儿童事业发展,通过提案《关于建设钱塘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的建议》和社情民意信息《关于加快推进钱塘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的建议》等,助力妇女儿童驿站建设。
今年区政协全会上,姚臻针对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在项目申报上的现实难题,深入调研后提交提案《设立区级项目科技扶持制度 激发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创新主体动能》,提出拓宽科研资助支持渠道、建设高度活跃而有效的科创市场、帮助中小微科技型企业进行项目优化、成果宣传和人才对接等意见建议。
最近,姚臻喜获“省级三八红旗手”。手捧鲜花,她笑得尤为灿烂:“我将胸怀‘强国复兴有我’的初心和豪情,激扬巾帼之志,把个人奋斗融入祖国发展大局,努力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委员名片:
姚臻,杭州钱塘区政协委员,纸友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