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援疆 真情奉献

——记农工党党员、平湖市中医院门诊医生刘婧

  新疆沙雅县,塔里木河边的胡杨林、路边的小白杨、梧桐树叶泛起黄色的涟漪,田野里满是金灿灿的玉米、雪白的棉花……

  农工党党员、平湖市中医院门诊医生刘婧漫步其间:“沙雅的美和沙雅人民的善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能为这里的医疗卫生事业作出贡献,我深感荣幸和骄傲。”

  今年5月,刘婧前往沙雅县第二人民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开展对口支援,并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沙雅县第二医院康复科副主任。

  初到当地,因为人才短缺、技术落后,中医针灸推拿康复建设困难。在医院的支持下,刘婧梳理了科室人员结构,明确了工作内容和职责范围,帮助康复技师中的针灸推拿专业人员转型为医生,解决针灸推拿医生短缺的问题。

  随后,她开展了一系列培训和辅导,提升当地针灸推拿医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推进新技术新项目在当地扎根,三伏贴、穴位埋线、腹针、微针刀和小针刀以及正骨等技术,有助于治疗当地多发的呼吸道疾病、肥胖症以及相关慢性病等,填补了当地多项技术空白。

  在沙雅,刘婧收了四个徒弟,包括三名医生和一名康复技师。在她手把手的传帮带下,徒弟们基本掌握了多种常见病的腹针疗法,以及埋线减肥等穴位治疗,实现了很大跨越和进步,成为了能独当一面的专业型人才。

  刘婧对沙雅人民的一片真情,也收到了热情的回馈。

  一位维吾尔族老奶奶让刘婧印象深刻。老奶奶长期头晕眼花伴颈肩背痛,治疗后不仅精神好转,眼里也有了光。“她紧握着我的手,久久不肯放,微笑的眼里含着泪,这一刻我深深感受到,当地老百姓是多么需要我们。”

  刘婧的援疆挂职还有一年时间。她说:“在最好的年华,用真心和技术,帮助纯朴热情的沙雅人民,这将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通讯员 余静轲

  本报记者 徐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