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渔都,南浔政协议渔事

  联谊报讯  “养鱼对水温的要求很高,天气逐渐转凉,一定要让鱼儿平稳越冬。”连日来,湖州南浔区菱湖镇渔业产业协会会长沈学能忙着下村入田看鱼塘,了解鱼市行情和渔民的养殖情况。

  菱湖镇以菱而名,以渔而盛,渔业文化源远流长,享有“中国淡水渔都”美誉。去年,当地渔业产业养殖总产量9万余吨,渔业经济总产值达20亿元。

  如何持续推进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推动种业振兴,惠渔富民?“南浔政协,‘渔’我有约!”带着新鲜的一手资料,沈学能走进南浔政协专题协商议政会。

  窗外,鱼塘里水清鱼肥;屋内,协商共议渔事忙。日前,在千年渔都,政协委员、部门负责人、行业协会专家、界别群众等40余人齐聚一堂,围绕“发挥渔业优势,擦亮‘渔文化’品牌”,精准把脉问诊、对症破题献策。

  作为淡水渔都的“娘家人”,沈学能一心投入在渔业养殖技术创新和养殖新模式的推广上,帮助渔民增收致富。“只有用技术手段提高水产品‘硬实力’,才能让大家在菱湖吃到好吃又新鲜的鱼!”

  菱湖镇已荣获“中国淡水渔都”“中国生态养鱼第一镇”“中国淡水渔文化第一镇”三块国字号招牌。区政协委员、菱湖镇村镇建设办主任吴昊建议,加快推行淡水养殖产业化经营模式,推动渔业产品深加工提质升级,加强渔业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持续擦亮“金字招牌”,实现现代渔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区政协委员、恒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利忠提出,要持续强化创新驱动,大力引导区域内水产养殖模式和品种转型升级,打造以“智慧渔业”为主体的现代渔业体系。

  区政协委员、湖州银行菱湖支行行长陈辉呼吁,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深化“美丽渔村”建设,推进渔旅融合,以“美丽渔业”为基,实现产村人融合、居业游共进的渔村发展新面貌。

  “菱湖养鱼历史悠久,要进一步擦亮渔业名片。”区政协委员、星熠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杰提议,立足文化传承,深挖渔村特色,将菱湖独特的渔文化魅力转化为南浔旅游开发的强大辅助力,让“鱼米之乡”更富美。

  会上,14名政协委员围绕主题作口头或书面发言。区农业农村局、南村富民集团、菱湖镇相关负责人等现场一一回应。

  “选题站位高、调研落点实、意见建议准!”副区长、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卫良说,下一步,要推动种业振兴,加快发展渔业加工业,深化渔业发展模式变革,强化创新驱动,加强农文旅融合,进一步擦亮区域特色品牌。

  区政协主席徐娟表示,要立足实际,坚持深入调查研究,用好委员会客厅、“民生议事堂”等平台,不断提高政治站位、聚焦重点领域,着力推动全区“渔文化”品牌发展,为进一步提升南浔渔业产业竞争力、助推渔业产业发展贡献更多好办法、金点子。

  本报记者  朱敏敏  通讯员  栗智